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应举题钱塘公馆
作者:周匡物 〔唐代〕
万里茫茫天堑遥,
秦皇底事不安桥。
钱塘江口无钱过,
又阻西陵两信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空旷的景象,远方的天堑阻隔了视线,令人感到孤独而遥远。诗人提到秦皇的事情,似乎与不安的桥有关,暗含历史的沉重感。钱塘江口却没有金钱可通行,西陵的潮水又阻挡了来往的信件,表现出一种无奈和困境。
注释:
字词注释:
- 万里:形容距离极其遥远。
- 茫茫:形容广阔无边,无法看清的样子。
- 天堑:比喻自然障碍,指代河流或山川。
- 秦皇:指秦始皇,暗指历史的沉重。
- 安桥:意即安稳的桥,象征着通行无阻的希望。
- 钱塘江口:指的是钱塘江的出海口,象征着财富与通行。
- 阻:阻挡,阻塞。
- 西陵:指西陵山,古代地名。
典故解析:
- 秦皇: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他的事迹常常被用来象征历史的变迁与沉重。
- 钱塘江:历史上因其潮流而著称,诗中用来比喻经济的流通与阻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匡物,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作为诗人,他的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的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可能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感受,对未来的忧虑以及人与自然、历史之间的关系。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万里茫茫”的开头,立刻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孤独的氛围。诗人通过“天堑”这一意象,引导读者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与隔阂。接着,提到“秦皇底事”,不仅是对历史的追问,更是对现实的反思,暗示着历史的重负与个人的渺小。
“钱塘江口无钱过”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经济困境的画面,钱塘江作为重要的水道,象征着财富的流动,但如今却无法通行,反映出社会经济的疲软与无奈。而“又阻西陵两信潮”则传达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阻碍,信件被潮水阻挡,象征着信息的不畅通与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关于困境与孤独的画面。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典故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里茫茫天堑遥:描绘出远方的景象,强调距离的遥远与不可逾越。
- 秦皇底事不安桥:历史的重量压在当代人身上,暗示了对安稳的渴望。
- 钱塘江口无钱过:经济困境的象征,表现出财富流通的阻碍。
- 又阻西陵两信潮: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受阻,象征着社会的孤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社会现象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万里茫茫”和“秦皇底事”,对称的结构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环境的辽阔与历史的沉重,传达了诗人对社会经济困境和人与人之间隔阂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堑:象征着人与自然的隔阂。
- 秦皇:历史的重负与责任感。
- 钱塘江:财富与流通的象征。
- 西陵潮:信息交流的阻碍。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复杂的情感网络,反映了人们面对历史与现实时的无奈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秦皇”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汉武帝
- B. 秦始皇
- C. 唐太宗
- D. 明成祖
-
“万里茫茫天堑遥”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 A. 近景
- B. 远景
- C. 夜景
- D. 雾景
-
“钱塘江口无钱过”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水流湍急
- B. 经济困境
- C. 交通便利
- D. 风景优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与本诗在孤独感的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登高》更多的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而《应举题钱塘公馆》则着重表现历史与现实的隔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
以上是对周匡物《应举题钱塘公馆》的详细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词的魅力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