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别》

时间: 2025-01-06 04:18:01

长安清明好时节,只宜相送不宜别。

恶心床上铜片明,照见离人白头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安清明好时节,只宜相送不宜别。
恶心床上铜片明,照见离人白头发。

白话文翻译:

在长安这清明的好时节,最适合送行而不适合离别。令人恶心的是床上的铜镜,映照出离人的白发。

注释:

  • 长安:唐代的都城,繁华富庶之地。
  • 清明:指的是清明节,时节气候清爽,也是春天的象征。
  • 只宜相送不宜别:表示在这个美好的时节,只适合送别朋友,而不宜有过于伤感的离别。
  • 恶心:在这里是指令人感到厌恶或心痛。
  • 铜片明:指的是铜镜,映照出人的影像。
  • 离人:指离去的人,表示对离别者的思念。

典故解析:

“长安”作为唐代的首都,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文化和经济的繁华地带。清明时节,是一个象征生机与希望的时节,诗中通过描绘这个时节的美好,反衬出离别的痛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建,唐代诗人,以擅长五言诗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日常生活,情感真挚,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长安的清明时节,正值春暖花开的时刻,作者在此时与友人分别,内心充满不舍,反映了人们在美好时光中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歌鉴赏:

《长安别》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人在清明的美好时节,感受到离别的苦涩。开头“长安清明好时节”,展现出长安的美丽与生机,清明时节象征着春天的来临和生命的复苏,是一个令人愉悦的时光。然而,紧接着“只宜相送不宜别”一句,诗人却带出了离别的沉重感,显示出他对离去之人的深切怀念和不舍之情。

在第二联中,诗人用“恶心床上铜片明”来形容心中的不快,这里的“恶心”体现了他因离别而产生的内心痛苦,而“铜片明”则是指铜镜的反射,反射出自己和离人的白头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奈,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和逝去。通过这种视觉意象,诗人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离人白发的惋惜。

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简练,通过对比美好时节与离别情绪,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告别时的复杂心情。这种对离别的无奈与惆怅,使得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长安清明好时节”:描绘长安的美好景象,为后文的离别情绪奠定基础。
    • “只宜相送不宜别”:强调在这样的时节,送别是合适的,而离别却令人痛心。
    • “恶心床上铜片明”:借助铜镜反射的意象,表达心中对离别的厌恶与不快。
    • “照见离人白头发”:通过白发的意象,表现时间的流逝与对离人的深切思念。
  • 修辞手法

    • 对比:将清明的美好与离别的苦涩进行对比。
    • 意象:铜镜与白发的意象,加强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隐喻:将心情比作铜镜的光辉,反映出内心的复杂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意象分析:

  • 长安:象征繁华与美好,代表着诗人的思乡之情。
  • 清明:象征春天,蕴含生机与希望。
  • 铜镜: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时间的流逝。
  • 白头发:象征衰老与离去,表达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长安”是哪个朝代的都城?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2. “只宜相送不宜别”中的“相送”指的是什么?

    • A. 送别
    • B. 接迎
    • C. 旅行
  3. 诗中提到的“铜片明”是用来比喻什么?

    • A. 美好
    • B. 离别的痛苦
    • C. 友谊

答案

  1. B. 唐代
  2. A. 送别
  3. B. 离别的痛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相见欢》 - 李煜

诗词对比

  • 王建的《长安别》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者都表现了送别的情感,但王建更侧重于细腻的内心感受,而王勃则更突出了壮志未酬的情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长安别》的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