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义兴李明府后亭泛舟(一作刘长卿诗)》

时间: 2025-01-06 11:39:56

江南烟景复如何,闻道新亭更可过。

处处艺兰春浦绿,

萋萋藉草远山多。

壶觞须就陶彭泽,时俗犹传晋永和。

更使轻桡徐转去,微风落日水增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月三日义兴李明府后亭泛舟
江南烟景复如何,闻道新亭更可过。
处处艺兰春浦绿,萋萋藉草远山多。
壶觞须就陶彭泽,时俗犹传晋永和。
更使轻桡徐转去,微风落日水增波。

白话文翻译:

三月三日,义兴的李明府邀请我在后亭泛舟,江南的烟雾笼罩下,这里又是怎样的风景呢?听说新亭的景致更加宜人。到处都是春天的兰花,绿水映衬着,岸边的草丛郁郁葱葱,远山更是苍翠多姿。我们应该在这里举杯畅饮,陶渊明的诗句传颂至今,时光的风俗仍然流传着晋朝的永和之乐。让我们轻轻划着小舟,慢慢地离去,微风拂面,落日西沉,水面波光粼粼。

注释:

  • 江南: 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以其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而闻名。
  • 新亭: 指李明府新建的亭子,寓意新景。
  • 艺兰: 指的是春天盛开的兰花,象征着清雅和高洁。
  • 壶觞: 酒具,借指饮酒。
  • 陶彭泽: 指陶渊明,因其诗作而闻名,象征隐逸与自然的生活。
  • 晋永和: 指的是东晋时期的永和年间,象征着当时文人雅士的饮酒作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皇甫冉,唐代诗人,以其精致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三月三日,正值春季,诗人与友人在李明府的后亭泛舟,借游览之乐抒发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饮酒作乐的向往。背景中蕴含着对人际交往的珍视及对生活的享受。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绘江南的春日景色和泛舟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际交往的珍视。开篇以“江南烟景复如何”引入,表明诗人对江南景色的期待与好奇。接着通过“处处艺兰春浦绿”的描写,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兰花的清香与水面的波光相映成趣,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人在提到“壶觞须就陶彭泽”时,展现了对饮酒作乐的向往,陶渊明的隐逸生活与晋朝文人雅士的风雅传统交织在一起,反映出唐代文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而最后的“微风落日水增波”,通过自然现象的描绘,传递出一种宁静和洒脱的情感,给整首诗增添了悠然的气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南烟景复如何: 诗人以疑问的形式引入,激发读者对江南美景的想象。
  • 闻道新亭更可过: 听说新亭的景色更加美丽,暗示朋友的邀请。
  • 处处艺兰春浦绿: 描绘春天的兰花盛开,水面清绿,生机盎然。
  • 萋萋藉草远山多: 草丛繁茂,远山层叠,增强了空间的层次感。
  • 壶觞须就陶彭泽: 提到陶渊明的生活态度,暗示饮酒的乐趣。
  • 时俗犹传晋永和: 通过历史的传承,强调饮酒作乐的文化延续。
  • 更使轻桡徐转去: 表达轻松自在地划船,享受当下。
  • 微风落日水增波: 描绘了自然的美景,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结合,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对饮酒作乐的向往以及对友谊的珍视。通过清新的自然景象与饮酒作乐的结合,传达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江南: 象征着秀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怀。
  • 兰花: 象征高洁、清雅的品格。
  • : 象征着自由与流动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新亭”主要是指什么? A. 一座古老的亭子
    B. 李明府新建的亭子
    C. 一个著名的景点
    D. 诗人的故居

  2. “壶觞须就陶彭泽”中的“陶彭泽”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曹操
    B. 陶渊明
    C. 王维
    D. 李白

  3. 诗中提到的“微风落日水增波”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A. 喧闹和热闹
    B. 宁静和悠然
    C. 悲伤和失落
    D. 努力和拼搏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皇甫冉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庐山谣》均以自然景色为题材,但皇甫冉更注重细腻的描写与人际交往的温暖,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奔放的情感表达。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唐诗的丰富多样。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解读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