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河堤烟树渺云沙》
时间: 2025-01-19 16:41: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河堤烟树渺云沙。七香车。更天涯。万古千秋,幽恨入琵琶。想到都门南下望,金缕暗,玉钗斜。津桥春水浸红霞。上阳花。落谁家。独恨经年,培养牡丹芽。寒雁归时凭寄语,莫容易,损容华。
白话文翻译:
河堤上的烟树在云雾中显得渺小而遥远,七香车在远方行驶,似乎更显得天涯无际。万古千秋,心中的幽恨如同琵琶的低吟。想到从都城南下望去,金色的缕衣暗淡,玉钗斜挂。渡口的春水浸染了红霞,阳光下的花儿,不知落在谁家。独自怨恨经过了多年,才培养出牡丹的嫩芽。寒雁归来时,我寄托着情思,然而这份情感不容易,容颜也因此受损。
注释:
- 河堤:指河岸的堤坝。
- 烟树:树木在烟雾中显得朦胧,象征着遥远和模糊的记忆。
- 七香车:古时的一种名贵马车,象征富贵与奢华。
- 幽恨:深藏在心中的怨恨或思念。
- 琵琶:一种传统乐器,常用来表达情感。
- 金缕:指金色的衣服或缕衣,代表华贵。
- 玉钗:用玉制成的发钗,象征美丽的女子。
- 津桥:渡口的桥梁。
- 培养牡丹芽:指经过长时间的等待和期盼,才会有新的希望或开始。
- 寒雁:指秋冬季节归来的大雁,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天池,元代诗人、文人和政治家。他以诗词和散文著称,其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婉约而深沉。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身处动荡的环境,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表达对故乡和往昔的怀念,以及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
诗歌鉴赏:
《江城子·河堤烟树渺云沙》是一首充满情感和画面感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景与情结合,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念。开篇“河堤烟树渺云沙”,构建了一个朦胧的自然景象,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仿佛在轻声诉说着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接着提到“七香车”,则进一步引入了人间的繁华与奢侈,与后面的“幽恨入琵琶”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纠葛。
在回忆与现实的交汇中,诗人用“金缕暗,玉钗斜”来描绘思念的对象,暗示着美丽与失落的交织。整首词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往昔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无奈和哀伤。结尾的“寒雁归时凭寄语”,不仅寄托了思乡之情,更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河堤烟树渺云沙:描绘河堤上树木在烟雾中显得渺小而模糊,象征着遥远的思念。
- 七香车。更天涯:提到名贵的马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
- 万古千秋,幽恨入琵琶:表达长久以来的怨恨与思念,寄托于音乐中。
- 想到都门南下望:回忆从都城南下的情景,带有浓厚的乡愁。
- 金缕暗,玉钗斜:细腻描绘思念之人,暗示失落与美好并存。
- 津桥春水浸红霞:春水浸染了美丽的红霞,描绘出自然的美景。
- 上阳花。落谁家:不知美好的花儿最终归落于谁家,表达对过去的惋惜。
- 独恨经年,培养牡丹芽:经过漫长的等待,才有新的希望。
- 寒雁归时凭寄语:寒雁归来时,寄托着思念的情感。
- 莫容易,损容华:情感寄托不易,容颜也因此受到影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与琵琶音乐相联系,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通过“寒雁归时”表现思念的主体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情感真挚而细腻,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树:象征模糊的记忆与思念。
- 七香车:象征繁华与距离。
- 幽恨:内心的怨恨与思念。
- 琵琶:寄托情感的乐器。
- 金缕、玉钗:象征美丽与失落。
- 寒雁:思乡与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七香车”象征什么?
- A. 富贵与奢华
- B. 乡愁
- C. 自然风光
-
“寒雁归时凭寄语”中,“寒雁”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故乡的思念
- B. 对友人的问候
- C. 对爱情的渴望
-
“幽恨入琵琶”中“幽恨”指的是什么?
- A. 深藏的怨恨
- B. 对生活的无奈
-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元好问的词更加强调历史感和生活的无奈,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内心的矛盾。
- 同样是思乡之情,辛弃疾在《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中则更多地表现出豪情与壮志,风格上更为激昂。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元好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