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群山翠罨数家村。
杏花繁,水声喧。
瑟瑟竹风,吹影上篱门。
境自清幽人自乐,
今世也,有桃源。
白话文翻译:
在群山环绕的地方,有几户人家住在村中。
杏花开得繁盛,溪水潺潺响彻耳边。
竹林轻轻摇曳,风吹动着影子映在篱笆门上。
这里的环境清幽,令人自得其乐,
在这现代社会,也仿佛找到了世外桃源。
注释:
字词注释:
- 罨(yàn):遮盖、笼罩之意,这里形容山色的苍翠。
- 瑟瑟:形容竹风吹动的声音,轻柔而清脆。
- 桃源: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象征一个理想的、与世隔绝的美好生活环境。
典故解析:
- 桃源:出自《桃花源记》,描述一个与世隔绝、生活安宁的理想乡村,象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未淳,近现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新的田园风格和对自然的热爱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常带有一丝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近代,正值社会变迁之际,诗人通过描绘山村的美好景象,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人们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江城子 山村》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生活状态。开篇的“群山翠罨数家村”便勾勒出了一幅群山环绕的小村庄的画面,山色苍翠,环境优美,给人以宁静之感。接下来的“杏花繁,水声喧”则展示了春天的生机,杏花的绚丽与溪水的潺潺声相得益彰,传递出一份活力与温馨。
“瑟瑟竹风,吹影上篱门”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自然以灵性,使得竹林的风声与影子成为了生动的场景,让人仿佛置身于这幅画卷之中。最后两句“境自清幽人自乐,今世也,有桃源”则是全诗的升华,诗人不仅描绘了外在的自然环境,更表达了内在的心灵感受。即使身处繁华的现代社会,依然可以在自然中找到心灵的归属,仿佛来到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整首诗以清新优雅的语言,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令人倍感宁静与舒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群山翠罨数家村:群山围绕着几户人家,形容环境的清幽与静谧。
- 杏花繁,水声喧:杏花盛开,溪水流淌的声音响亮,展现出春天的生机。
- 瑟瑟竹风,吹影上篱门:竹林的风声轻柔,影子在篱笆门上摇曳,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境自清幽人自乐:环境幽静,心情愉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今世也,有桃源:即使在现代社会,也能找到理想的生活状态,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拟人:通过“瑟瑟竹风”的描写,使自然更具生动感。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心灵归宿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群山:象征稳定与宁静的环境。
- 杏花:春天的象征,生命与活力的代表。
- 水声:自然的韵律,传达出生活的节奏。
- 竹风:象征柔和与宁静的气氛。
- 桃源:理想乡的象征,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瑟瑟竹风”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水声
B. 竹林的风声
C. 杏花的盛开 -
“今世也,有桃源”中的“桃源”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理想的生活状态
C. 一种地理位置 -
诗中描绘的村庄是什么样的环境? A. 嘈杂繁华
B. 清幽宁静
C. 荒凉偏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吴未淳的《江城子 山村》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两者都描绘了理想的自然环境和人们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吴未淳更强调现代社会中找到桃源的可能性,而陶渊明则描绘了一个完全与世隔绝的理想乡。
参考资料: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 现代中国诗歌研究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