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赠吴知纲》

时间: 2025-01-04 08:08:08

学道休妻别子,气财酒色捐除。

攀缘爱念永教无。

绝尽忧愁思虑。

不得无明暂起,逍遥物外闲居。

常清常净是功夫。

相称全真门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学道休妻别子,气财酒色捐除。
攀缘爱念永教无。绝尽忧愁思虑。
不得无明暂起,逍遥物外闲居。
常清常净是功夫。相称全真门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修道的人应当放弃妻子和儿女,舍弃名利、酒色等世俗享受。要让对情感的执着和欲望彻底消除,从而消除忧愁和思虑。即使偶尔有无明的妄念升起,也应当保持心境的逍遥自在,淡泊于物外,过着闲适的生活。持之以恒地保持内心的清净,才是修道的真正功夫,这样才能与全真的修道门派相称。

注释

  • 学道:修道,指修习道教的学问与修行。
  • 休妻别子:放弃妻子和儿女,表示对世俗情感的超脱。
  • 气财酒色:指名利、财富、饮酒、男女色欲等世俗享乐。
  • 攀缘爱念:对感情的留恋与牵挂。
  • 无明:指无知、迷惑的状态。
  • 逍遥:无拘无束,心境自由。
  • 常清常净:持久地保持内心的清净。
  • 全真门户:指道教全真派,强调内心的修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钰(生卒年不详),元代道士、诗人,字道韶,号松隐,出身于世家,擅长道教文化及诗词创作。他是全真道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道教的传播与发展上有着重要的贡献。

创作背景

《西江月 赠吴知纲》是马钰在道教修行过程中写给朋友吴知纲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道教修行的理解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诗中体现了道教强调的内心修炼与外在行为的和谐统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道教修行者对世俗生活的看法。诗的开头便直接指出修道者应放弃家庭和世俗的牵绊,强调了道教追求的内心宁静。前两句以否定的形式,强调舍弃世俗的烦恼,给人一种清晰的方向感。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以“攀缘爱念”来表明内心的执念是修行路上的障碍,只有绝尽这些忧愁,才能达到心灵的纯净与自由。这里使用了“无明”这一术语,反映了道教对于人心迷惑的深刻理解。

最后两句提到“常清常净是功夫”,突显了修道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坚持的修炼态度。整首诗既有道教思想的深邃,又透出一种对生活的淡泊,体现出诗人对全真道的虔诚和对生命的深刻领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学道休妻别子:修道的人应该放弃妻子和儿女的牵挂,强调道教修行的孤独性。
  2. 气财酒色捐除:要舍弃名利、酒色等世俗享乐,显示出对物质的超越。
  3. 攀缘爱念永教无:对情感的执着应当彻底消除,才能达到真正的修行。
  4. 绝尽忧愁思虑:放下忧愁与思虑,达到心境的自由。
  5. 不得无明暂起:即便偶尔有迷惑的想法出现,也要学会克制。
  6. 逍遥物外闲居:保持心境的逍遥自在,过着闲适的生活。
  7. 常清常净是功夫:持之以恒地保持内心的清净,才能算是修道的真正功夫。
  8. 相称全真门户:与全真道的修道理念相符合,强调了门派的认同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气财酒色”与“学道休妻别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多处使用排比结构,突出情感的连贯性和思想的深刻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道教修行者应该超脱世俗,追求内心的清净与宁静,以此达到和谐的境界。通过对世俗享乐的舍弃,修行者才能更好地体悟到内心的自由与逍遥。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一种追求真理与灵性的道路。
  • 妻子:代表世俗的牵绊与情感的负担。
  • 忧愁:象征着内心的纷扰与困扰。
  • 逍遥:代表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心灵的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气财酒色”是指什么?

    • A. 修道的乐趣
    • B. 世俗的享乐
    • C. 道教的教义
  2. “常清常净是功夫”强调了什么?

    • A. 物质的追求
    • B. 修道者的内心修炼
    • C. 社会的责任
  3.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了对道教的理解?

    • A. 通过叙述生活经历
    • B. 通过直接的教义阐述
    • C. 通过隐喻与意象的运用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马钰的《西江月》与李白的《静夜思》

  • 主题相似:两者都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但马钰更偏向于道教的修行,而李白则是对故乡的思念。
  • 风格不同:马钰的诗更注重哲理的探讨,李白的诗则更具个性与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道教文化与修行的艺术》
  • 《元代诗人研究》
  • 《全真道的历史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