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门。杨回》

时间: 2025-01-04 09:40:01

三逐乡闾五去君,莫知何地可容身。

杨回不是逢英鉴,白首无成一旅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秋战国门
作者: 周昙 〔唐代〕

三逐乡闾五去君,
莫知何地可容身。
杨回不是逢英鉴,
白首无成一旅人。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此诗描述了作者的孤独与无奈,表达了对归属感的渴求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提到的“乡闾”和“君”暗示了对故乡和朋友的思念,而“杨回”则是指一个不被理解的人,最终在白发苍苍之际依然未能有所成就。


注释:

字词注释:

  • 逐乡闾:逐(追逐)乡(故乡)闾(街道、邻里),意指追逐故乡与邻里的情感。
  • 五去君:五去,指五次离去,君这里泛指朋友或故人。
  • 杨回:指的是春秋时期的杨回,是一个不被重用的士人,常被用来形容失意之士。
  • 白首:白发苍苍,形容老年。
  • 无成一旅人:无所成就的旅人,象征人生的漂泊与无奈。

典故解析:
杨回的典故出自《论语》,他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以其聪颖和才智而著称,但最终未能被国家重用,反映了读书人的无奈与悲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昙,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可能创作于诗人生活的动荡时期,社会环境的不安以及个人的失意,使得诗人对故乡、友情的追忆与对自我价值的反思愈加深刻。


诗歌鉴赏:

这首《春秋战国门》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情感,诗中“逐乡闾五去君”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离散是常态,诗人通过对故乡的追忆,暗示了对社会关系的渴望和对亲情的珍视。接着,诗人用“莫知何地可容身”来表达内心的无助与迷茫,人生如旅,漂泊不定,让人感到孤独。

“杨回不是逢英鉴”的句子,显然是在自我反思,表达了对自己一生未能有所成就的惋惜。杨回的典故加深了这种情感,让人联想到许多有才华但却不得志的士人。最后“白首无成一旅人”的结尾,带着一种无奈与悲伤,诗人已经年老,却依然未能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令人感到深深的叹息。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命运的探讨,反映了社会的无情与个体的脆弱,具有很强的悲剧色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逐乡闾五去君:诗人不断追逐故乡与朋友的情感,表达了对亲情的渴望与思念。
  • 莫知何地可容身:在流浪的过程中,诗人感到无处可去,充满了无奈和彷徨。
  • 杨回不是逢英鉴:自比杨回,表达出自己的才华未被重用的无奈。
  • 白首无成一旅人:总结人生,感叹自己虽已年老,但却没有成就,依然是一个漂泊的旅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杨回,突出了才华与命运的对比。
  • 对仗:诗中结构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 情感渲染:通过孤独的旅人形象,深刻描绘了人内心的孤独与无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归属感和成就感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在社会变迁中的迷惘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乡闾:象征故乡与亲情,代表思念与归属。
  • :象征朋友与知己,体现人际关系的珍贵。
  • 杨回:象征失意与无奈,反映个体的悲剧命运。
  • 白首: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增强了诗的悲剧色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杨回”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孔子
    B. 杨回
    C. 荀子
    D. 孟子

  2. 诗人对自己人生的感受是怎样的?
    A. 成就满满
    B. 孤独无助
    C. 快乐幸福
    D. 充满期待

  3. “逐乡闾五去君”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游历的向往
    B. 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
    C. 对权力的追求
    D. 对财富的渴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夜泊牛斗星》 李白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对比杜甫的《登高》,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但杜甫更侧重于国家与社会的忧虑,而周昙则更多地关注个人命运与内心的孤独。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论语》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诗经》
  • 《李白诗集》
  • 《杜甫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