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贾后甘为废戮人,
齐王还杀赵王伦。
一从天下无真主,
瓜割中原四百春。
白话文翻译
贾后甘愿成为被杀戮的人,
齐王最终也杀了赵王伦。
自从那时起,天下无人统治,
中原大地经历了四百年的分裂和动荡。
注释
- 贾后:指的是贾氏家族的权臣贾后,意指权力斗争中的牺牲者。
- 废戮:指被杀戮、被废除的状态。
- 齐王:指的是齐国的王,代表了权力的象征。
- 赵王伦:指的是赵国的王,历史上被齐王杀掉的权臣。
- 瓜割:比喻像瓜果一样被切割,形容国家的分裂。
- 四百春:指的是经历了四百年的混乱局面。
典故解析
- 贾后:历史上贾后是权臣,象征着权力的争夺和牺牲。
- 齐王与赵王伦:历史典故,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权力斗争和暗杀事件。
- 瓜割中原:形象化地描绘了国家分裂的状态,表现出历史的悲剧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昙,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歌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历史的反思。
创作背景
《晋门。贾后》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权力更迭之际,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对权力斗争与国家衰败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历史的悲剧和权力斗争的残酷。开头两句直接点明了贾后和齐王、赵王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权臣们的心态与命运。贾后的甘愿牺牲,反映了权力争夺中的无奈与悲剧,而齐王对赵王伦的杀戮则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和不择手段。
后两句则转向历史的广阔背景,表达了一个更深层次的悲哀——自从没有了真正的主宰,整个天下便陷入了无尽的混乱与分裂,四百年间中原大地经历了无数的春秋更替,但却始终无法恢复往日的繁荣与安定。这种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的批判,也是一种对未来的警示,提醒后人要珍惜和平与和谐。
诗词解析
- 第一句:直接表明贾后的身份与角色,甘愿被杀,体现出权力的无情。
- 第二句:齐王的杀戮行为是权力争夺的直接表现,充满悲剧色彩。
- 第三、四句:将目光转向历史的整体,强调了权力真空下的混乱和分裂。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瓜割”形象地比喻国家的分裂。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 夸张:四百春的表达,夸大了历史的久远与悲惨。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贾后、齐王和赵王伦的描述,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与历史的悲剧,表达了对失去真主和国家分裂的深切忧虑,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警醒。
意象分析
- 贾后:象征着权力的牺牲者。
- 齐王与赵王伦:代表权力斗争中的对手。
- 瓜割:象征国家的分裂与混乱。
- 四百春:时间的象征,反映历史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贾后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权力的象征
- B. 牺牲者
- C. 真正的主宰
-
“瓜割中原”意指什么?
- A. 国家统一
- B. 国家分裂
- C. 和平安宁
-
诗中提到的“齐王”代表了什么?
- A. 统治者
- B. 反叛者
- C. 暴君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悲哀。
- 李白的《庐山谣》:体现了历史与个人命运的交织。
诗词对比
《春望》(杜甫)与《晋门。贾后》在主题上都涉及到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但杜甫更倾向于表现战争对人民的直接影响,而周昙则通过历史的回顾,展现权力斗争的纵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历史与诗歌的交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