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时间: 2025-01-19 19:49:59

春睡倦。

自拣花枝行遍。

昨日新红今日变。

细挼将袖染。

翠扇迎风扑面。

双燕飞来还转。

帘外杨花帘里燕。

相逢如未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金门
作者:刘诜〔元代〕
春睡倦。自拣花枝行遍。昨日新红今日变。
细挼将袖染。翠扇迎风扑面。双燕飞来还转。
帘外杨花帘里燕。相逢如未见。

白话文翻译

春日里懒懒地睡觉,自己挑选花枝走遍各处。
昨天的鲜花今天已变得凋零。
轻轻地用袖子去沾染那花香。
手中的翠扇迎着风轻轻拂面。
两只燕子飞来又飞去。
帘外的杨花飘舞,帘内的燕子也在呢喃。
相逢时却像是依旧未见。

注释

  • 春睡倦:春天的睡意很重,懒得起床。
  • 自拣花枝行遍:自己挑选花枝,游遍了各处。
  • 昨日新红今日变:昨天的花朵鲜嫩,今天却已凋零。
  • 细挼:轻轻地摩挲。
  • 翠扇:指绿色的扇子,通常用来扇风。
  • 双燕飞来还转:两只燕子飞来又飞去,形象生动。
  • 相逢如未见:相逢时的感觉就像从未见过一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诜,元代诗人,出生于元朝时期,擅长词作,以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意象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谒金门》写于春天,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生机的感受,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作品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谒金门》是一首描写春日美景与内心情感的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生动的意象,诗人展现了春天的慵懒与美丽。开头“春睡倦”让人感受到春日的慵懒,仿佛一切都沉浸在温暖的阳光中。接下来的“自拣花枝行遍”,则描绘了诗人在春日游览时的悠闲与惬意。

然而,随后的“昨日新红今日变”则隐含了时间的无情,鲜花虽美,却难免凋零,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生命的无常。紧接着的细腻描绘“细挼将袖染”,展现了诗人对花香的依恋与珍惜,仿佛在用手中的衣袖去感受春日的气息。

“翠扇迎风扑面”一语,生动地表现了春风的轻柔,给人一种舒适的感受。而双燕飞来,还转的描写,增添了生动的气息,燕子作为春天的使者,带来了生机。

最后的“相逢如未见”则让人感到一种淡淡的惆怅,似乎在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人与人之间的相遇虽近,却又仿佛隔着一层距离。这种复杂的情感,使整首诗在清新中又带有一丝忧伤,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春天的睡意特别浓厚,自己挑选着花枝游荡。
    2. 昨天的花朵今天已经凋谢,时光荏苒。
    3. 轻轻地用袖子沾染那花香,感受春日的气息。
    4. 手中的扇子轻轻扇动,迎着春风扑面而来。
    5. 两只燕子飞来飞去,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6. 帘外的杨花在飞舞,帘内的燕子在低语。
    7. 见面时却感觉像是从未相识,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春睡”与“双燕”赋予了人性的特征,使得意象更加生动。
    • 对仗:如“帘外杨花帘里燕”,形成了美丽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与相遇的微妙。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花朵:代表美好与短暂,反映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惋惜。
  • 燕子:春天的使者,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 杨花:轻柔飘舞,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春睡倦”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疲惫
    • B. 兴奋
    • C. 忧伤
  2. 诗中提到“昨日新红今日变”暗示了什么?

    • A. 花朵的美丽
    • B. 时间的流逝
    • C. 春天的气息
  3. “相逢如未见”体现了怎样的情感?

    • A. 亲切
    • B. 疏离
    • C. 喜悦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比较,两者都表现了对春天的描绘,但《如梦令》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表达,而《谒金门》则在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之间找到了平衡。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