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

时间: 2025-01-09 00:31:11

莺燕无呵殿,鹥凫共往还。

故人出处不相关。

落手西湖、何必问严滩。

醉卧瞢腾去,行歌杳渺间。

春风缓步铗休弹。

修到双筇、日日绕孤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歌子
作者:夏承焘

莺燕无呵殿,鹥凫共往还。
故人出处不相关,落手西湖何必问严滩。
醉卧瞢腾去,行歌杳渺间。
春风缓步铗休弹,修到双筇日日绕孤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莺鸟和燕子不再在华丽的宫殿中嬉戏,水鸟如鹥和凫在水中来来往往。老朋友的去向已无关紧要,在西湖畔漫不经心地问候严滩的情景也显得多余。醉卧在清风中,任思绪飘荡,歌声在空中回荡。春风缓缓而来,弹奏着悠扬的乐曲,环绕着孤山的双筇(竹筏)。

注释

  • 莺燕:指黄莺和燕子,常寓意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鹥凫:鹥是一种水鸟,凫是鸭的意思,这里指水鸟。
  • 出处不相关:指与老朋友的去向已经无关紧要。
  • 落手西湖:在西湖边上,随意地问候。
  • 瞢腾:意为迷离而悠然,形容醉后的状态。
  • :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指音乐的声音。
  • 双筇:指竹筏,常用于水上的交通工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承焘(1880-1945),字子畏,号天人,近代诗人,出生于江苏,曾留学日本,受西方文化影响,创作多样,尤其擅长词和诗。其作品常表现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具有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南歌子》写于夏承焘生活的动荡时期,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在这首诗中得以充分展现。春天的描绘不仅反映了自然的美丽,也是对生活的一种放松与释然。

诗歌鉴赏

《南歌子》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的诗作,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人生的哲理。诗的开头,莺燕与鹥凫的对比,体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而“故人出处不相关”的一句,则引发深思,人生中有多少人与事,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模糊,最终变得不再重要。

诗中“醉卧瞢腾去”,体现了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醉卧于春风中,任凭思绪自由飞翔,这种闲适的生活方式令人向往。而“行歌杳渺间”,更是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行走在歌声中,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

最后两句“春风缓步铗休弹,修到双筇日日绕孤山”,则带给人一种宁静的美好,这不仅是对春天的欢愉,更是对生活的一种哲学思考。诗人在这里以双筇环绕孤山的意象,展现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与和谐的生活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莺燕无呵殿:莺鸟和燕子不再在华丽的宫殿中嬉戏,暗示自然的回归。
  2. 鹥凫共往还:水鸟在湖中来往,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3. 故人出处不相关:老朋友的去向已无所谓,反映一种洒脱态度。
  4. 落手西湖何必问严滩:在西湖边漫不经心地问候严滩的情景显得多余。
  5. 醉卧瞢腾去:醉卧在清风中,任思绪飘荡,表现出一种放松。
  6. 行歌杳渺间:歌声在空中回荡,描绘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
  7. 春风缓步铗休弹:春风轻柔而来,乐曲悠扬,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8. 修到双筇日日绕孤山:围绕孤山的生活,象征着追求内心的和谐与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景象与人的情感相联系,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 对仗:如“莺燕无呵殿,鹥凫共往还”,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春风被赋予了“缓步”的特征,使自然更具生机。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追求,表现出对自由、和谐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莺燕: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鹥凫:水鸟,代表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西湖:象征着诗人的情感寄托和生活场所。
  • 醉卧:表现一种放松和洒脱的生活态度。
  • 孤山:象征内心的宁静与独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水鸟有哪些?

    • A. 燕子和莺鸟
    • B. 鹤和鸥
    • C. 鹥和凫
    • D. 鸊鷉和鸳鸯
  2. 诗人对“故人出处”的态度是?

    • A. 关心
    • B. 无所谓
    • C. 怀念
    • D. 疑惑
  3. “春风缓步铗休弹”中的“铗”指的是?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鸟类
    • C. 一种植物
    • D. 一种山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绘春天的生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更侧重于晨间的宁静与美好。
  • 《静夜思》:表达思乡之情,情感更加细腻,体现了对故乡的眷恋。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