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调 汪松年为西京日报年刊索词》
时间: 2024-12-29 18:33: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年调 汪松年为西京日报年刊索词
作者: 章士钊
又是一年春,醉卧长安道。
细数西来几岁,岁岁都好。
今番爆竹,又坼收京兆。
挥涕泪,卷诗书,归去早。
平生好事,发语都嫌躁。
近日学成冯妇,怕被人笑。
良辰吉日,却解千年调。
看诸公,似君房,方语妙。
白话文翻译:
又是一年春天,我醉卧在长安的街道上。
细数西年来到这里多少年,年年都很好。
今年又是放鞭炮的时节,京兆的门又打开了。
我流下眼泪,卷起我的诗书,早早地想要回去。
我一生做过的好事,现在说出来都觉得急躁。
最近学成了冯妇的样子,怕被别人笑话。
良辰吉日,却解开了千年的调子。
看那些朋友,像君房那样,才华横溢。
注释:
字词注释:
- 醉卧:酩酊大醉而躺。
- 长安道:指长安的街道,长安为古都,象征繁华。
- 爆竹:春节放的鞭炮,有辞旧迎新的寓意。
- 京兆:古时指长安的一个地区,象征着繁华与权力。
- 挥涕泪:流泪,表达情感。
- 冯妇:典出《红楼梦》中的冯氏,指女性的传统角色。
- 千年调:指代古老的旋律或诗词,寓意文化积淀。
典故解析:
- 冯妇:源于《红楼梦》中冯氏,代表传统女性的角色和社会期待。
- 千年调:暗指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强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章士钊,现代诗人,以其独特的笔触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见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天,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在长安的街道上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回忆往昔,感慨岁月流逝,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追忆。
诗歌鉴赏:
《千年调》是一首充满感慨与哲理的诗作,章士钊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和对往昔的回忆,传达出一种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文化传承的思考。诗的开头“又是一年春,醉卧长安道”,以轻松的口吻展现出春天的美好,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种醉意朦胧的情景。随着诗的推进,诗人开始细数岁月,感叹“岁岁都好”,这里不仅仅是一种对时间的简单叙述,更是对人生过往的认真回望。
在“挥涕泪,卷诗书,归去早”一句中,诗人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文化根源的珍视。尽管心中充满了不舍与感慨,但他仍然会选择回归。这种情感在接下来的“平生好事,发语都嫌躁”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诗人对自己一生的追求有了新的反思,似乎在质疑自己的表达方式是否得当。
整首诗在最后以“看诸公,似君房,方语妙”收尾,诗人将对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强调了与朋友们的交流与分享。在这千年调的旋律中,章士钊不仅传达了个人的情感,更展示了对中华文化的深厚敬意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又是一年春,醉卧长安道。
春天再次到来,诗人醉卧在长安的街道上,表现出一种潇洒恣意的生活状态。 -
细数西来几岁,岁岁都好。
细数自己在西京的岁月,感慨每一年都过得很好,透露出对生活的满足感。 -
今番爆竹,又坼收京兆。
过年放鞭炮的场景,京兆象征繁华与热闹,带来节日的气氛。 -
挥涕泪,卷诗书,归去早。
诗人流下眼泪,卷起书籍,心中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愈加强烈。 -
平生好事,发语都嫌躁。
对自己一生追求的反思,似乎觉得自己说话太过急躁。 -
近日学成冯妇,怕被人笑。
学习到传统女性角色的样子,担心被人嘲笑,表现出一种自我怀疑。 -
良辰吉日,却解千年调。
在这个良辰吉日,似乎解开了千年的文化旋律,透露出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
看诸公,似君房,方语妙。
赞美朋友们才华横溢,感受到了交流中的美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文化传承比作千年调,表示其深厚的历史感。
- 对仗:如“平生好事,发语都嫌躁”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排比:如“挥涕泪,卷诗书,归去早”层层递进,表达情感的渐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时间与文化的主题,通过个人的生活感受与对传统的反思,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长安:古都的象征,代表历史与文化。
- 爆竹:节庆的象征,寓意辞旧迎新。
- 泪水:情感的流露,代表思念与不舍。
- 诗书:文化的象征,体现了对传统的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长安道”象征什么?
- A. 乡愁
- B. 繁华
- C. 忘却
-
“挥涕泪,卷诗书”中,诗人表现出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思念
- C. 愤怒
-
诗中的“千年调”指代什么?
- A. 新兴文化
- B. 传统文化
- C. 未来希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章士钊的《千年调》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文化的思考,但章士钊更加强调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传统的珍视,而李白则是豪情万丈,强调了饮酒作乐的洒脱。两者在情感表达上虽有不同,却同样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中华诗词大辞典》
- 《现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