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夜读羡季师稼轩词说感赋》
时间: 2025-01-19 15:34: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贺新郎 夜读羡季师稼轩词说感赋
作者:叶嘉莹
此意谁能会,向西窗夜灯挑尽,一编相对。
时有神光来纸上,恍见上堂风致。
应不愧稼轩知己,爱极还将小语谑,
尽霜毫挥洒英雄泪。
柏树子,西来意。
今宵明月应千里,照长江,一江白水,几多兴废。
无数青山遮不住,此水东流未已。
想人世古今同此,把卷空余千载恨,
更无心锁锁论文字。
寒漏尽,夜风起。
白话文翻译
这份情意谁能理解?在西窗下,夜灯下我挑尽了一整卷诗篇,孤独地相对而坐。
时而有神光洒在纸上,仿佛看到堂上的风采。
我与稼轩的知己情谊,无愧于心。他热爱生活,甚至还开玩笑,
用霜白的笔挥洒出英雄的泪水。
柏树的种子,来自西方的情意。
今夜明月照耀千里,照着长江,白水滔滔,多少兴亡成败。
无数的青山无法遮挡,这水依然东流不息。
想人世间古今都是如此,我把卷子放下,空余千载的遗憾,
再也无心去锁住那些文字。
寒漏尽,夜风起。
注释
- 稼轩:指的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号稼轩,著名的豪放派词人。
- 霜毫:形容笔墨如霜白般清冷,暗指思绪的清晰与悲伤。
- 柏树子:指柏树的种子,象征西方的情意与志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叶嘉莹,生于1924年,是当代著名的古典文学研究者和教育家。她以其深厚的古典诗词功底和独特的教学风格而闻名,致力于将古典文化传承给年轻一代。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在夜读辛弃疾的词作时所作,表达了对古代诗人的感慨与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历史的思考和对文字的珍视。
诗歌鉴赏
叶嘉莹的《贺新郎》以夜读辛弃疾的词为背景,表达了对古代文人的敬仰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开篇即以“此意谁能会”引入,表达了对词中深意的难以理解。夜灯下的孤独与思索,映衬了作者的内心情感。在提到“时有神光来纸上”的时候,诗人感受到了一种灵感的闪现,仿佛辛弃疾的风采在眼前重现。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对稼轩的赞美,展示了对他的人格魅力和才华的钦佩,同时也表达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知己之情。尤其是“尽霜毫挥洒英雄泪”,将书写与情感结合,彰显了诗人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思索。
最后的几句,诗人感叹时间流逝与历史的无情,尽管无数青山遮不住长江水的奔流,但她却感受到了一种无奈与空虚。诗的结尾“寒漏尽,夜风起”,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孤寂与思考,仿佛在述说着人生的无常与追求的无尽。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此意谁能会”:感叹词中深意难以理解。
- “向西窗夜灯挑尽”:夜晚独自读书,情感深邃。
- “时有神光来纸上”:感受到灵感的降临。
- “应不愧稼轩知己”:对辛弃疾的赞美与共鸣。
- “尽霜毫挥洒英雄泪”:书写时情感流露,英豪情怀。
- “今宵明月应千里”:夜空下的思绪与历史的联结。
- “无数青山遮不住”:表达人生的阻碍与追求的坚定。
- “更无心锁锁论文字”:对文字的思考与无奈。
-
修辞手法:使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与情感的深度。
意象分析
- 西窗:象征着孤独的思考与夜晚的沉静。
- 明月:象征着希望与思念,连接古今。
- 长江:象征着历史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稼轩”是谁?
- A. 李白
- B. 辛弃疾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寒漏尽,夜风起”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哀伤
- C. 愤怒
- D. 期待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词对比: 比较叶嘉莹的《贺新郎》与辛弃疾的《青玉案》,两者皆表达历史的流逝与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但叶嘉莹更多的是对辛弃疾的敬仰与怀念,而辛弃疾则是直接表达了个人的豪情与壮志。
参考资料
- 叶嘉莹《古典诗词讲座》
- 辛弃疾《全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