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滇南山茶有高二三丈者,称绝艳。今见崇胜寺观音殿下高亦丈余,绿硬红肥,非他花可及》
时间: 2025-01-03 05:24: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江漠漠嘉陵路,重游古观音殿。
磬口初含,檀心未吐,蓦见枝头放焰。
殷红数点。料说法僧高,曼陀花散。
碧树秾葩,未须惊绝滇南艳。
紫薇红透百日,合平分节令,春早冬晚。
萼绿仙癯,牡丹娇软,争似猩唇清健。
豪华占断。判耐冷经时,众芳冠冕。
涕唾随人,又谁揩倦眼。
白话文翻译:
寒冷的江水泛着茫茫雾气,沿着嘉陵路,我再次游览古老的观音殿。
钟声刚刚响起,檀香尚未散去,忽然看到树枝上绽放的火焰般的花朵。
那几朵鲜红的花,恐怕法僧也会赞叹,曼陀罗花已经凋零。
青翠的树木繁花似锦,不必惊叹滇南的美艳。
紫薇花在阳光下盛开了百日,时节的交替,春天早来,冬天晚去。
绿萼显得仙气飘飘,娇嫩的牡丹与之争艳,怎么能比得上猩红的唇色清新健美。
华丽的景色尽收眼底。耐得住寒冷的时光,各种花卉争奇斗艳。
泪水随人而流,又有谁能擦拭疲惫的眼睛呢?
注释:
- 嘉陵路:指嘉陵江沿岸的道路,意象上带有一种悠远和苍茫的感觉。
- 观音殿:指供奉观音菩萨的庙宇,具有宗教和文化的象征意义。
- 磬口:指撞击磬的地方,象征着寺庙的清幽与宁静。
- 曼陀花:即曼陀罗花,常与宗教和神秘相关联。
- 猩唇:形容花朵或果实的鲜艳色彩,生动形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用宾(1867-1921),字仲华,号静斋,晚清民初诗人。其诗风多表现优雅清新的意境,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王用宾重游观音殿之际,表达了他对自然美和人文景观的热爱,反映了滇南特有的自然景色与文化氛围。
诗歌鉴赏:
《台城路》是一首富有意境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滇南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人文历史的追忆。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观音殿的幽静与花卉的美丽,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开篇的“寒江漠漠嘉陵路”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冷而广袤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孤独和思考的氛围。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花卉的绚丽与生命的力量。“殷红数点”与“碧树秾葩”的对比,突显了自然的多样性和生机。诗中提到的节令变化,既反映了自然的规律,又暗示着人生的无常。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生命、自然的感悟,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寒江漠漠嘉陵路:描绘了沿着嘉陵江的寒冷路途,营造出一种孤独和苍茫的感觉。
- 重游古观音殿:表达了诗人对古老寺庙的向往与回忆。
- 磬口初含,檀心未吐:钟声刚响,檀香未散,象征着宁静和神圣的氛围。
- 蓦见枝头放焰:突如其来地看到绽放的花朵,象征着生命的惊喜和美丽。
- 料说法僧高,曼陀花散:引入法僧的赞美,暗示花期的短暂和生命的脆弱。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朵比作焰火,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花的艳丽。
- 对仗:如“紫薇红透百日,合平分节令”,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滇南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与对自然美的赞美,传递出一种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悟。
意象分析:
- 寒江:象征孤独与远离。
- 观音殿:代表宗教信仰与灵性追求。
- 花卉:象征生命的美丽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嘉陵路”指的是: A. 一条河流
B. 一条道路
C. 一座山
D. 一座寺庙 -
“曼陀花”在诗中象征: A. 美丽与短暂
B. 悲伤与失落
C. 富贵与华丽
D. 宁静与安详 -
诗的主题思想是: A. 对人生的感悟
B. 对自然美的赞美
C. 对爱情的追忆
D.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王用宾的《台城路》以细腻的自然描写见长,而杜甫的《登高》则更注重历史的沉重感与人生的思考,两者在意境和情感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王用宾诗集
- 诗词鉴赏相关书籍
- 中华诗词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