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耕隐》

时间: 2025-01-06 11:35:18

维古四民,次二曰农。

虽及我私,岂忘于公。

沮溺之徒,始为隐沦。

滔滔不归,乃洁其身。

温温黄生,在彼原畛。

既耕既芸,遂名为隐。

其隐维何,无与于世。

左釐右粥,聊以卒岁。

人亦有言,可仕则仕。

苟非其时,进退由己。

嗟嗟众人,不惟其危。

朝趋夕奔,终蹈祸机。

惟生之为,彼善于斯。

悠悠我心,乐且无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维古四民,次二曰农。虽及我私,岂忘于公。沮溺之徒,始为隐沦。滔滔不归,乃洁其身。温温黄生,在彼原畛。既耕既芸,遂名为隐。其隐维何,无与于世。左釐右粥,聊以卒岁。人亦有言,可仕则仕。苟非其时,进退由己。嗟嗟众人,不惟其危。朝趋夕奔,终蹈祸机。惟生之为,彼善于斯。悠悠我心,乐且无灾。

白话文翻译

自古以来,社会分为四民,其中第二位是农夫。虽然耕作是为了自己的生计,但怎能忘记对国家的贡献。那些像沮溺一样的人,最初是为了隐居。社会纷扰不休,他们选择保持清白。温和的黄生,在那片田野上。既耕作又除草,因此被称为隐士。他的隐居是什么样的呢?与世无争。左边的食物,右边的粥,就这样度过一年。人们常说,可以做官就做官。如果不是合适的时机,进退由自己决定。唉,众人啊,不只是他们的危险。早晨奔忙,晚上奔波,最终陷入危机。只有生存之道,他们做得更好。我心中悠然,快乐且无灾。

注释

  • 四民:古代指士、农、工、商四种职业的人。
  • 沮溺:指隐士,典出《论语·微子》。
  • 原畛:田野。
  • 左釐右粥:指简朴的生活。
  • 可仕则仕:可以做官就做官。
  • 苟非其时:如果不是合适的时机。
  • 进退由己:进退由自己决定。
  • 蹈祸机:陷入危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凯,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田园隐逸为主。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纷扰的厌倦。在明代,社会动荡,许多文人选择隐居,以保持清白和自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农夫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纷扰的厌倦。诗中“沮溺之徒,始为隐沦”一句,直接点明了隐士的形象,而“滔滔不归,乃洁其身”则进一步强调了隐士保持清白的选择。诗人通过对黄生的描绘,展现了一种简朴而自足的生活状态,这种生活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安宁和快乐。最后,诗人通过对众人的批判,表达了对社会纷扰的深刻认识和对隐逸生活的坚定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维古四民,次二曰农:开篇点明农夫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
  • 虽及我私,岂忘于公:虽然耕作是为了自己,但也不能忘记对国家的贡献。
  • 沮溺之徒,始为隐沦:指出隐士的形象。
  • 滔滔不归,乃洁其身:强调隐士保持清白的选择。
  • 温温黄生,在彼原畛:描绘黄生的生活状态。
  • 既耕既芸,遂名为隐:说明黄生被称为隐士的原因。
  • 其隐维何,无与于世:描述隐士的生活特点。
  • 左釐右粥,聊以卒岁:展现隐士的简朴生活。
  • 人亦有言,可仕则仕:表达对仕途的态度。
  • 苟非其时,进退由己:强调进退由自己决定。
  • 嗟嗟众人,不惟其危:批判众人的盲目奔忙。
  • 朝趋夕奔,终蹈祸机:揭示众人的危机。
  • 惟生之为,彼善于斯:赞美隐士的生活智慧。
  • 悠悠我心,乐且无灾: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滔滔不归”比喻社会的纷扰。
  • 对仗:如“左釐右粥”对仗工整。
  • 拟人:如“沮溺之徒”拟人化隐士。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纷扰的厌倦,强调了保持清白和自由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沮溺之徒:隐士的形象。
  • 滔滔不归:社会的纷扰。
  • 温温黄生:隐士的生活状态。
  • 左釐右粥:简朴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沮溺之徒”指的是什么? A. 农夫 B. 隐士 C. 商人 D. 工匠

  2. 诗中“左釐右粥”形容的是什么? A. 丰盛的饭菜 B. 简朴的生活 C. 奢侈的生活 D. 忙碌的生活

  3. 诗中“可仕则仕”表达的是什么态度? A. 对仕途的厌恶 B. 对仕途的向往 C. 对仕途的无奈 D. 对仕途的淡然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展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和美好。

诗词对比

  • 与陶渊明的作品相比,袁凯的诗更加强调保持清白和自由的重要性。
  • 与王维的作品相比,袁凯的诗更加关注社会纷扰和隐逸生活的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陶渊明集》
  • 《王维诗集》
  • 《中国古代隐逸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