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夜闻雨
作者: 高启 〔明代〕
原文展示:
窗烛泠残夜,闻蛩更闻雨。
秋馆总多愁,犹胜在羁旅。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夜晚,窗前的烛光微弱,听到秋虫的鸣叫,再伴随着淅淅沥沥的雨声。
在这秋天的馆舍中,总是充满了愁绪,比起在他乡流浪的感觉更为深重。
注释:
- 窗烛: 窗前的蜡烛,象征着夜晚的孤独与寒冷。
- 泠: 凉,指气温低,给人一种寒意。
- 蛩: 秋虫,指的是在秋季鸣叫的昆虫。
- 羁旅: 指在外漂泊,流浪的生活。
典故解析:
“羁旅”出自古代文人对游子的描绘,常常用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在外漂泊的孤独感。此诗中提到的“羁旅”更是对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公元1336年-1374年),字季才,号秋水,明代初期诗人,以诗风清新、情感细腻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的夜晚,诗人可能在某个客栈中,因窗外的雨声和虫鸣而引发对身处异乡的愁苦回忆。
诗歌鉴赏:
《夜闻雨》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在孤寂的夜晚对生活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以“窗烛泠残夜”引入,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寒冷的氛围。烛光的微弱正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脆弱,而夜的残酷则更加凸显了这种情感。随着“闻蛩更闻雨”的转折,秋虫的鸣叫与雨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秋夜交响曲,既有自然的美,也有内心的愁绪。
诗的后两句“秋馆总多愁,犹胜在羁旅”将情感升华,表达了即使在何处,内心的愁苦依旧难以摆脱。在这个秋天的馆舍中,诗人感受到的愁苦比在外漂泊的孤独感更加强烈,反映了诗人对家乡和归属感的渴望与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高启对人生苦闷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窗烛泠残夜: 在夜深人静时,窗前的烛光微弱,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 闻蛩更闻雨: 听到秋虫的鸣叫声,与雨声交融,增添了夜的氛围。
- 秋馆总多愁: 在这秋天的客馆中,愁绪无处不在。
- 犹胜在羁旅: 这样的愁苦甚至比在外漂泊的孤独感更深沉。
-
修辞手法:
- 对仗: “闻蛩更闻雨”通过对比不同的声音,强调了夜晚的静谧与内心的复杂情感。
- 拟人: 秋虫的鸣叫赋予了自然以情感,使夜晚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孤独与愁绪的深刻感受,展现了在秋季夜晚中,人与自然的悸动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窗: 代表着隔绝与孤独。
- 烛光: 象征着希望与脆弱。
- 蛩: 体现秋天的生命与哀愁。
- 雨: 传达思念与愁苦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窗烛”指的是什么? A. 外面的灯光
B. 窗前的蜡烛
C. 月光
D. 太阳 -
诗中的“羁旅”指的是什么? A. 家乡
B. 在外漂泊的生活
C. 朋友
D. 旅行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高启的《夜闻雨》与李白的《静夜思》都有浓厚的思乡情感,但前者更多地表现了对孤独的深刻体验,而后者则显得更加简洁明了、情感直接。两者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集》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