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事》

时间: 2025-01-05 11:19:19

客舍如僧舍,秋风几席清。

竹孙仍带箨,鸠妇已呼晴。

年老心情减,官卑去就轻。

京师名籍甚,郑子岂其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客舍如僧舍,秋风几席清。
竹孙仍带箨,鸠妇已呼晴。
年老心情减,官卑去就轻。
京师名籍甚,郑子岂其卿。

白话文翻译:

客人的宿舍就像和尚的住处,秋风轻拂,几张席子显得清凉。
竹子上的嫩芽仍然带着笋壳,斑鸠已经叫着迎接晴天。
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心的情绪逐渐减弱,官位低微,身边的人也变得轻松。
京城的名望与身份十分重要,郑子怎么会是那些高官的卿卿呢?

注释:

  • 客舍:指客人的住宿处,类似于僧侣的修行场所。
  • 如僧舍:意即像和尚的住处一样清净。
  • 竹孙:竹子的嫩芽,表示春天的生机。
  • 鸠妇:指斑鸠,秋天时鸣叫,寓意天气变化。
  • 年老心情减: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情和心境逐渐平淡。
  • 官卑去就轻:官位低微,交往变得轻松。
  • 京师名籍:指京城的名声和身份。
  • 郑子:郑子是指郑国的一个名士,表示对高官的讽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子翼(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因其身处官场,常有对仕途与人性的思考,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生活感受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浮躁之时。作者借宿外地,通过四季变迁和个人感受,反映了对人生与仕途的思考。

诗歌鉴赏:

《书事》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秋日的景象,诗中通过简单的意象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首句“客舍如僧舍”立即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表明作者对清净生活的向往。紧接着,秋风的轻拂与竹子的生长,营造出了一幅生机与宁静并存的画面。

随着诗句的深入,作者的心境逐渐显露。在“年老心情减,官卑去就轻”中,诗人感叹随着年岁的增长,内心的情感逐渐减退,官位的低微也让他在社交上显得更加轻松。这种对官场的淡然态度,折射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无奈。

最后两句“京师名籍甚,郑子岂其卿”则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讽刺。郑子作为一个名士,似乎代表了那个时代对名声与地位的追求,而诗人却在此刻选择了超然,他并不在意名利,而是更看重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淡泊名利的态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客舍如僧舍”:客人的住房环境清幽,给人以安静的感觉。
  2. “秋风几席清”:秋风吹来,几张席子显得清凉,暗示了时节的变换。
  3. “竹孙仍带箨”:竹子的嫩芽依然带着笋壳,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4. “鸠妇已呼晴”:斑鸠在鸣叫,预示着天气的转晴,带来了一丝生活的气息。
  5. “年老心情减”:随着年纪的增长,内心的情感逐渐淡化。
  6. “官卑去就轻”:官位低微让人与人的交往变得更加轻松自在。
  7. “京师名籍甚”:京城中名声与地位十分重要。
  8. “郑子岂其卿”:郑子作为名士,是否真能与高官等同,暗示了对名利的质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客舍比作僧舍,表现出对清净的向往。
  • 拟人:竹子带箨、鸠妇呼晴,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上下句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个人心境,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漠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与官场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客舍:象征流动的生活与暂时的安逸。
  2. 秋风:代表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变化。
  3. 竹孙:象征新生与希望。
  4. 鸠妇:象征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延续。
  5. 年老:暗示生命的无常与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竹孙”指的是什么? A. 竹子的根
    B. 竹子的嫩芽
    C. 竹子的树干
    D. 竹子的叶子

  2. 诗人对官场的态度是: A. 热衷于名利
    B. 超然与淡泊
    C. 愤怒与反感
    D. 依赖与期待

  3. 诗中“京师名籍甚”的含义是: A. 京城的风景美丽
    B. 京城的名声与地位重要
    C. 京城的人口众多
    D. 京城的文化丰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相比,冯子翼的《书事》更侧重于生活的细腻观察与内心的情感,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了豪情壮志与对自然的热爱。两者虽有不同侧重,却都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冯子翼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