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輓赵秋晓》

时间: 2025-01-19 15:56:18

客至支筇出,俱云步履强。

礼犹尚筋力,病忍谓膏肓。

此别终千古,相陪苦一霜。

萧萧亭畔柳,回首重凄凉。

意思解释

輓赵秋晓

作者: 陈庚 〔宋代〕

原文展示:

客至支筇出,俱云步履强。
礼犹尚筋力,病忍谓膏肓。
此别终千古,相陪苦一霜。
萧萧亭畔柳,回首重凄凉。

白话文翻译:

客人到来,我支着拐杖走出来,大家都说我的步伐还算矫健。
礼节上仍然重视身体的力量,然而疾病却让我忍受着深重的痛苦。
这次分别将永远留存在历史中,陪伴着我的是这凄苦的寒霜。
萧条的柳树在亭边摇曳,回首往事只觉得更加凄凉。

注释:

  • 支筇:支撑的拐杖,表示年老或体弱。
  • 筋力:身体的力量,指强健的体魄。
  • 膏肓:指深重的病痛,出自《黄帝内经》,形容病情严重。
  • 千古:形容时间久远,一般用来指代历史长河。
  • 萧萧:形容风声或树木摇曳的声音,常用来描绘凄清的景象。

典故解析:

“膏肓”一词源于古代医学,指的是人身体内部的某个部位,寓意深重的疾病。此处用以强调诗人对身体状况的感慨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庚,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熟知,但其诗作常以清新脱俗、婉约动人著称,尤其擅长描绘人生的感慨与自然的美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秋天,正值人生的告别时刻,诗人可能因友人离去而感到伤感,结合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表达对时光流逝与离别的思考。

诗歌鉴赏:

《輓赵秋晓》是一首充满感伤的诗,诗人通过对客人到来的描绘,以及自己身体状况的反思,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感悟。首先,诗人以“客至支筇出”开篇,给人以一种孤独的感觉,支筇(拐杖)象征着年老与衰弱,这种身体上的无力感与心理上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接着提到“礼犹尚筋力”,强调在社交中身体的强健仍被重视,然而疾病却让人难以自持,表现出对生命无常的感叹。

最后两句中,“此别终千古”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不可逆转的时间流逝,而“萧萧亭畔柳”则通过描绘凋零的柳树,象征着凄凉与失落,增添了整首诗的情感深度。诗中虽有对现实的无奈,但也蕴含着对生命和友谊的珍视,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客至支筇出:描绘诗人因有客人来访而勉强出门,暗示身体的虚弱。
  • 俱云步履强:前来的人都称赞诗人的步伐还算健康,反映出外界对其状态的不同看法。
  • 礼犹尚筋力:强调在社会交往中,身体健康和力量仍然被重视。
  • 病忍谓膏肓:表达诗人对自己深重疾病的无奈与痛苦。
  • 此别终千古:离别将成为历史,意指此刻的分别将是永恒的。
  • 相陪苦一霜:寒霜象征着凄凉与孤独,表达了对过往的思索。
  • 萧萧亭畔柳:萧条的柳树增添了悲凉的气氛,反映诗人的内心感受。
  • 回首重凄凉:回望过去的种种,感到更加凄凉与伤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身体的虚弱比作“支筇”,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增强了情感。
  • 拟人:将柳树的摇曳与诗人的情感结合,赋予自然以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与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人生的无常与离别的悲伤,表达诗人对时光流逝、身体衰弱以及友谊珍贵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支筇:象征着衰老与无奈。
  • 筋力:代表着力量与活力,反映出社会对身体健康的重视。
  • 膏肓:深重的病痛,象征生命的脆弱。
  • 寒霜:象征着凄凉与孤独,传递出离别的苦涩。
  • 柳树:常被用来象征离别和哀愁,增添了诗的悲凉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支筇”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拐杖
    B. 手杖
    C. 长棍
    D. 杖铃

  2. “膏肓”一词在诗中用来形容什么? A. 青春
    B. 疾病
    C. 离别
    D. 友情

  3. 诗中提到的“萧萧亭畔柳”有什么象征意义? A. 友谊
    B. 离别与凄凉
    C. 春天
    D. 快乐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夜忆舍弟》相比,陈庚的《輓赵秋晓》更加强调对身体与时间流逝的感慨,前者更多的是对兄弟情谊的思念,而后者则在凄凉中反映出人生的无奈与离别的痛苦。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