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輓赵秋晓》
作者: 陈庚 〔宋代〕
取友惭何益,论昏不厌贫。
亦公自为德,而我竟奚因。
事巧缘何浅,言深死已濒。
枕边呼别意,生死见情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惋惜与愧疚,认为与朋友的交往并无实质益处,讨论生死也无所谓贫富。即使朋友有德行,我又能得到什么呢?事情的缘由太过浅薄,言语虽深却已濒临死亡的境地。临别之时,心中所念的情意深切,生死之间,真情可见。
注释:
- 取友: 交朋友。
- 惭何益: 愧疚有什么用呢。
- 论昏: 讨论生死。
- 不厌贫: 不以贫穷为耻。
- 自为德: 自身有德行。
- 奚因: 又能得到什么。
- 事巧缘何浅: 事情的缘由何其浅薄。
- 言深死已濒: 言语虽深,但已临近死亡。
- 枕边: 临终之际。
- 呼别意: 诉说离别的情意。
- 生死见情真: 生死之间,感情真实可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庚,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因其诗歌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而受到后世赞誉。他的作品常以真挚、直接的情感表达见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经历朋友生死离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惋惜。诗中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在生死面前人际关系的脆弱和真诚。
诗歌鉴赏:
《輓赵秋晓》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挽诗,诗人用简洁而又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开头两句“取友惭何益,论昏不厌贫”,道出了与友人交往的困惑与无奈。即便是朋友的美德,也无法改变自身的处境,友谊在生死面前显得如此渺小。
接下来的“事巧缘何浅,言深死已濒”则表现了事情的复杂与简约,对生命的讨论在死亡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最终,在“枕边呼别意,生死见情真”中,诗人表达了在离别时对友人真实情感的诉说。生与死的交错,映衬出友情的真实与珍贵,让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悲伤。
整首诗通过对比,展现了生命的无常与友情的珍贵,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取友惭何益: 交朋友的愧疚并没有什么益处。
- 论昏不厌贫: 讨论生死时对贫穷并不感到厌烦。
- 亦公自为德: 即使朋友本身有德行。
- 而我竟奚因: 但我又能得到什么呢?
- 事巧缘何浅: 事情的缘由太过肤浅。
- 言深死已濒: 语言虽然深刻,却已临近死亡。
- 枕边呼别意: 在枕边呼唤离别的情意。
- 生死见情真: 生死之间,真实情感才得以显现。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取友惭何益”与“论昏不厌贫”的对比,加深了生死离别的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在生死面前,真情的可贵与脆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友: 代表友情,象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 昏: 生死,暗示生命的脆弱。
- 贫: 物质的匮乏,反映人际关系中的困境。
- 别意: 离别的情感,强调人生的无常与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取友惭何益”,这句话的意思是? A. 交朋友的愧疚没有好处
B. 交朋友是有益的
C. 友谊无关紧要
D. 朋友之间没有愧疚 -
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悲伤与惋惜
D. 平淡无奇
答案: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王之涣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陈庚的《輓赵秋晓》更侧重于对友情的思考与生死的感慨,而李白则表现了对豪情壮志的追求。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着显著的不同,前者更为抒情,后者则更为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