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曾拌官舍醉如泥,别后柴门掩玉溪。
树下茅容原有母,闲居潘岳已无妻。
当年情事悲鸿爪,近日文章爱马蹄。
弹指韶光惊过眼,几时灵药就刀圭。
白话文翻译
曾经在官舍中酩酊大醉,分别后柴门紧闭,隐没在玉溪之旁。
树下的茅草亭中本有我的母亲,如今闲居的潘岳却已没有妻子。
往年那段情事令人悲伤,如今的文章却让我爱上骏马。
时光匆匆转瞬即逝,何时才能得到灵药如同刀圭般的珍贵?
注释
字词注释
- 拌:指饮酒作乐,沉醉。
- 官舍:官员的住所。
- 掩:关闭、遮掩。
- 茅容:茅草搭建的地方。
- 潘岳:指潘岳,东汉著名诗人,因其早逝而常被提及。
- 鸿爪:悲哀的情感,意指刻苦铭心的往事。
- 韶光:美好的时光。
- 灵药: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
- 刀圭:比喻珍贵的东西。
典故解析
- “潘岳”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以其才华横溢却早逝著称。
- “灵药”和“刀圭”都与追求长生不老或理想状态的美好愿望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雯,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表现其对生活和情感的深刻洞察,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细节,流露出浓厚的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可能是在吴雯经历了一些人生的变故后,感慨时光流逝与情感的变迁而作,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个人情感的脆弱与时光的无情流逝。诗的开头以醉酒的情景引入,表现出一种欢愉与放纵的状态,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别离的孤独与无奈。柴门的关闭象征着与过去的隔绝,隐喻着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树下的茅亭则进一步隐喻了家庭的破碎和母亲的缺席,令人感到深切的失落。潘岳的提及,不仅是对美好过往的追忆,也反映出对当下孤独生活的感慨。
在情感的转折中,诗人通过“悲鸿爪”与“爱马蹄”形成鲜明对比,揭示出从情感的悲伤转向对理想的追求,似乎在寻找一种新的寄托。最后一句以“弹指韶光惊过眼”结束,让人意识到时间的飞逝和生命的无常,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曾拌官舍醉如泥”:回忆往昔,在官舍中与友人欢聚,沉醉于酒中。
- “别后柴门掩玉溪”:分别后,柴门紧闭,象征着隔绝与遗忘。
- “树下茅容原有母”:树下的茅草亭中,曾有母亲在,暗示对家庭的怀念。
- “闲居潘岳已无妻”:提到潘岳,暗示自己也处于孤独的状态。
- “当年情事悲鸿爪”:往年情感的悲痛,如鸿雁的爪痕,深刻而持久。
- “近日文章爱马蹄”:现在却因文章而爱上骏马,表现出对新事物的追求。
- “弹指韶光惊过眼”:时间匆匆流逝,让人感到惊讶。
- “几时灵药就刀圭”:对长生不老的渴望与追求,表达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悲鸿爪”与“爱马蹄”的对比,展示情感的转变。
- 隐喻:柴门、茅亭等意象隐喻了情感与生活的状态。
- 夸张:对时间的描述使用夸张手法,强调其流逝之快。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状的反思,探讨了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孤独,表现了诗人在岁月更迭中的无奈与渴望,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官舍:象征权力与地位,代表过去的生活状态。
- 柴门:象征闭合与隔绝,暗示对过去的封闭。
- 玉溪:美好的自然意象,象征着理想的生活。
- 茅容:家庭的象征,表达对母亲和家庭的怀念。
- 马蹄:象征着力量与奔放,代表新的追求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潘岳”是哪个朝代的著名诗人?
A. 唐代
B. 东汉
C. 宋代
D. 明代 -
“弹指韶光惊过眼”中的“韶光”指的是什么?
A. 时间
B. 风景
C. 音乐
D. 人生 -
诗人通过“悲鸿爪”与“爱马蹄”的对比表达了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情感的变迁
C. 自然的美丽
D. 道德的沦丧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同样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理想的追求。
- 《静夜思》李白:对故乡的思念与时光的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吴雯的《寄黄经公》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展示了对孤独与时光的思考,但吴雯更倾向于对家庭与情感的怀念,而李白则体现出一种洒脱与不羁的态度。
- 两首诗在意象使用上有所不同,吴雯的诗多用自然意象与个人情感结合,而李白则多用月亮与酒的意象,展现出一种浪漫主义色彩。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
通过以上信息,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寄黄经公》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