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台闲客漫扶藜,岁岁莺花费品题。
故苑人稀红寂寞,平芜春晚绿凄迷。
觚棱委地鸦空噪,华表干云鹤不栖。
最爱李公桥畔路,黄尘未到凤城西。
白话文翻译:
金台上我这个闲客漫步扶着藜杖,年年岁岁莺唱花开我都在这里吟咏题字。
昔日的园子里人烟稀少,红花显得孤寂,平坦的原野春天已晚,绿色的景色显得迷离。
觚棱散落在地,乌鸦在空中喧闹,华表高耸入云,仙鹤不再栖息。
我最喜欢李公桥旁的那条小路,黄尘尚未飘到凤城的西边。
注释:
- 金台: 指金台,古代文人雅士游玩吟咏之地。
- 闲客: 指闲散的游人。
- 扶藜: 拄着藜杖,表示老年或身体不便。
- 莺花: 指春天的鸟鸣和花开。
- 故苑: 旧日的园子或故地。
- 觚棱: 指一种古代器物的边角,暗指破落的景象。
- 华表: 古代的华丽柱子,通常用于标志性的建筑。
- 李公桥: 指一座历史悠久的桥,可能与李白有关联。
- 凤城: 可能指某个地方,寓意丰饶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启功(1912-2005),原名启功,字承天,号逊斋,著名书法家、诗人、教育家,擅长古诗词创作,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当代,反映了诗人在金台游玩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象和个人的感受,表达了对故园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金台》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开头两句“金台闲客漫扶藜,岁岁莺花费品题”以闲适的姿态描绘了诗人悠闲的生活状态,似乎在轻松的游玩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而“故苑人稀红寂寞”,则转向对故园的思念,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情感。
后面的“觚棱委地鸦空噪,华表干云鹤不栖”则通过意象的对比体现出失落感,昔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只有乌鸦的叫声和空旷的环境让人感到寂寞。在最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最爱的景点——李公桥旁的小路,这里象征着一种对美好过往的执着与追求,尽管现实的黄尘尚未抵达,但心中对美好景象的向往依然热烈。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金台闲客漫扶藜:描绘一位悠闲的游人,手中拄着藜杖,暗示年老和闲适。
- 岁岁莺花费品题:年年春天莺歌花舞,诗人也在此吟咏,表现对春天的珍视。
- 故苑人稀红寂寞:故地人迹稀少,显得冷清,表现怀旧的情感。
- 平芜春晚绿凄迷:春天已近尾声,绿色的景象显得模糊而迷人。
- 觚棱委地鸦空噪:地上的破器物与空中的乌鸦形成对比,暗示景象的荒凉。
- 华表干云鹤不栖:华表高耸,云层之上却无仙鹤栖息,象征失落的美好。
- 最爱李公桥畔路:诗人对李公桥旁的路情有独钟,表现对美好回忆的向往。
- 黄尘未到凤城西:黄尘尚未到达的地方,象征着希望与美好未被破坏。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黄尘”比作现实的喧嚣,暗示对宁静的渴望。
- 对仗:如“觚棱委地”和“华表干云”,展示了诗的对称美。
- 拟人:将春天的莺花赋予了情感,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个人情怀的表达,传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故园的思念,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台: 象征文人雅士的聚集地,代表着文化与艺术的氛围。
- 莺花: 象征春天的生命力与美好。
- 故苑: 代表过去的美好时光与怀旧情绪。
- 觚棱: 象征破旧与荒凉,暗示昔日的繁华已不再。
- 华表: 象征高耸入云的理想与追求。
- 李公桥: 象征诗人心中最爱的景点,代表着个人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金台”指的是: A. 一座山 B. 游玩的地方 C. 一种器物
-
“岁岁莺花费品题”中的“莺花”指的是: A. 春天的鸟与花 B. 秋天的果实 C. 夏天的绿树
-
诗人最喜欢的地方是: A. 华表 B. 李公桥 C. 故苑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对比《金台》和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过往的怀念,但《春望》更直接地反映了国破家亡的忧愁,而《金台》则更侧重于个人的闲适与对故土的思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启功相关研究著作
- 诗词解析与鉴赏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