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绕径阴阴绿已肥,端居镇日掩双扉。
午风石磴桐花落,暮雨池塘燕子飞。
把卷长吟消永昼,倚窗凝望送斜晖。
呼童细听茶铛沸,自试新成紫苎衣。
白话文翻译:
小路旁的绿树已经长得茂盛,整天静居在家里关上双扇门。
午间的微风轻拂,石阶上桐花飘落,傍晚的雨中,池塘里燕子飞翔。
卷起诗卷高声吟唱,消磨着漫长的白昼,倚在窗边凝望,送走夕阳的余晖。
呼唤小童仔细听茶壶的水声沸腾,自己试穿新做的紫色苎衣。
注释:
- 绕径:指环绕的小路。
- 阴阴:形容树木茂密、阴凉的样子。
- 镇日:整天、终日。
- 掩双扉:关上两扇门,表示闭门不出。
- 午风:中午的风,通常较为温和。
- 石磴:石阶。
- 桐花:指梧桐树的花。
- 暮雨:傍晚时分的雨。
- 池塘:池水与塘的结合。
- 燕子:一种鸟类,常在春夏季节出现,象征生机。
- 把卷:指把诗卷卷起。
- 长吟:长时间吟唱。
- 斜晖:夕阳西下的余晖。
- 呼童:呼唤小仆人。
- 茶铛:茶壶,盛茶水的器具。
- 沸:水煮沸的声音。
- 紫苎衣:用紫色苎麻制成的衣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照(约1670-约1740),字伯龄,号惟庵,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谢照的诗风清新脱俗,注重描写自然景色与生活情趣,常常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初夏漫兴》是谢照在初夏时节所作,表达了他对夏季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和悠闲生活的感受。诗中描绘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愉悦,反映出清代文人追求闲适生活的心态。
诗歌鉴赏:
《初夏漫兴》是一首描绘初夏自然景致及人生态度的诗作。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一个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场景。开篇“绕径阴阴绿已肥”,便传达出初夏的浓郁绿意,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接着,诗人描写了午风轻拂、桐花飘落的场景,展现出夏日的宁静与美丽。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吟唱与凝望,表达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全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自然的美,既有对生活的热爱,也流露出诗人对安逸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自试新成紫苎衣”则点出诗人的生活情趣,体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整首诗在语言上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绕径阴阴绿已肥:小路旁的绿树已经长得茂盛,展现出初夏的生机。
- 端居镇日掩双扉:整天静居在家,关上门,表现出一种隐居的生活态度。
- 午风石磴桐花落:午间的微风轻拂,石阶上桐花飘落,描绘夏日的宁静。
- 暮雨池塘燕子飞:傍晚的雨中,池塘里燕子飞翔,展现出自然的活力。
- 把卷长吟消永昼:卷起诗卷吟唱,消磨漫长的白昼,体现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 倚窗凝望送斜晖:倚在窗边凝望夕阳的余晖,表现出对自然的欣赏。
- 呼童细听茶铛沸:呼唤小童仔细听茶壶水声,显示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方式。
- 自试新成紫苎衣:试穿新做的紫色苎麻衣服,展现出一种生活的细腻与愉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掩双扉”和“送斜晖”,形成整齐的音律感。
- 意象:通过“桐花”、“燕子”等意象,传达出夏季的生机与活力。
- 比喻:将生活与自然景色相结合,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体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初夏自然景色的赞美,反映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田园生活的珍视,展现了清代文人追求闲适生活的情怀。
意象分析:
- 绿树:象征生命与生机,表现出初夏的活力。
- 桐花:寓意美好与短暂,象征着夏季的来临。
- 燕子:象征春夏交替及生机。
- 茶铛:代表宁静的生活状态,体现出生活的雅致。
- 紫苎衣:象征着诗人的生活品位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桐花”所象征的是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夏天的生机
C. 秋天的落叶
D. 冬天的寒冷 -
诗人整天“掩双扉”,是什么意思? A. 出门游玩
B. 隐居在家
C. 与朋友聚会
D. 做家务 -
诗中“倚窗凝望送斜晖”,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忧伤
B. 享受宁静
C. 渴望旅行
D. 无所事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鸟鸣涧》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春晓》(孟浩然)与《初夏漫兴》同样描写自然景色,但前者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清晨的宁静,而《初夏漫兴》则表现出夏日的热烈与闲适。两首诗都具有强烈的自然情感,但在季节与意象的选择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 《谢照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