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春日怀家寄母》
时间: 2024-09-19 20:42: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 春日怀家寄母
作者:张引元 〔明代〕
燕舞莺娇,看韶光又是,清明时节。
乍捲湘帘春昼永,病体素罗犹怯。
恨写孤桐,书传只雁,字字伤离别。
栏杆徙倚,一腔心事难说。
繁华瞬息当年,旧游回首,惟有西楼月。
亲老北堂违菽水,望里暮云遮叠。
事业无成,红颜易改,风景摧心折。
珠沉璧委,恐惊明镜容发。
白话文翻译
燕子在空中飞舞,黄莺在枝头鸣叫,春天的美好时光又到了清明时节。
刚卷起湘帘,春日的白昼显得很长,我的病体在素罗衣上依然感到虚弱。
我心中对孤独的痛恨如同孤桐,寄托的信件只有雁字,字字都在诉说离别之苦。
我倚靠栏杆,心中满是无法倾诉的忧愁。
繁华的时光转瞬即逝,回首旧游,只剩下西楼的明月。
亲人已老,北堂的灯火与我相违,远望时暮云重叠,遮住了视线。
事业没有成就,红颜易逝,风景之美却让我心痛。
珠宝沉没,璧玉抛弃,恐怕会惊动明镜中的容颜和白发。
注释
- 燕舞莺娇:燕子舞动,黄莺娇嫩,形容春天的生机。
- 清明时节:指清明节,春天的重要节气。
- 湘帘:指湘妃竹制的帘子,常用来描述江南的雅致环境。
- 孤桐:比喻孤独,桐树象征着孤独的高洁。
- 菽水:指豆子和水,古代形容家庭的琐事。
- 珠沉璧委:形容美好事物的沉没与损失。
诗词背景
张引元(约1360-约1420),明代诗人,字仲纯,号惺斋,生于江南。因其生于战乱时期,常以家国之思为情感根源。他的诗歌常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描写著称,反映出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本诗作于春季,表现出对母亲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开篇以“燕舞莺娇”引入春天的生机,接着转入自己病弱的状态,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脆弱。诗中多处提及离别与思念,尤其是“字字伤离别”,更是直接表达了对于亲情的渴望与无奈。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愈发浓烈,“繁华瞬息当年”不仅是对青春的感喟,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最后,诗人以“珠沉璧委”收尾,表达了对美好容颜与青春岁月的惋惜。这首诗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既有自然的美景,也有深沉的人生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燕舞莺娇:描绘春日的生机,充满活力的景象。
- 乍捲湘帘春昼永:突显春天的漫长,诗人因病而感到虚弱。
- 恨写孤桐:孤独的桐树象征着自己的孤独与悲伤。
- 栏杆徙倚:独自倚靠栏杆,内心的忧愁无处倾诉。
- 繁华瞬息当年:感慨繁华时光的短暂,追忆往昔。
- 珠沉璧委:比喻美好事物的失去,表现对岁月流逝的惋惜。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桐”象征孤独。
- 拟人:春光被拟人化,表达情感。
-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展现了人对亲情的珍视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燕子:象征春天的希望与生机。
- 西楼月:代表思念与怀旧的情感。
- 孤桐:象征孤独与高洁。
- 珠沉璧委:象征美好事物的失去与惋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清明时节”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春节
- B. 清明节
- C. 中秋节
-
诗人对母亲的思念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
- A. 燕子
- B. 孤桐
- C. 西楼月
-
诗中提到的“珠沉璧委”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幸福
- B. 惋惜
- C. 愤怒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张引元的《念奴娇》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对离别的思念与对往昔的怀念,但张引元更侧重于家庭情感,而李清照则多表现个人情感与悲伤。
参考资料
- 参考书目:《明代诗人研究》、《古诗词鉴赏指南》
- 相关论文:张引元的情感世界与明代诗歌风格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