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江村闻雁
作者:刘蘅 〔近代〕
水村寒早。雁瘦芦花老。
知为谁家书远报。断续天边行小。
凄迷栗火莲龛。秋风秋雨江南。
那更黄昏声恻,教人听著何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寒冷清晨的江村,雁群瘦弱,芦苇花已枯老。听到雁叫声,不禁想起远方家书,似乎在传递着某种消息。在天边,雁群时隐时现,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哀伤。栗火的光影在莲龛中摇曳,秋风秋雨交织,江南的景色更加显得凄凉。黄昏时分,耳边传来悲伤的声音,让人听了心中难受。
注释
- 水村寒早:水边的村庄,早晨寒冷。
- 雁瘦芦花老:雁群瘦弱,芦苇花也已枯老,暗示时光流逝。
- 知为谁家书远报:不禁想起远方家书,表达思念之情。
- 断续天边行小:雁群在天边时隐时现,象征离别与思念。
- 凄迷栗火莲龛:栗火指点燃的栗子火,莲龛为放置莲花的佛龛,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秋风秋雨江南:秋风和秋雨交织,渲染了江南的秋意和悲伤。
- 那更黄昏声恻:黄昏时分的哀伤之声,让人更加感到难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蘅,近代诗人,生于清末,卒于民国初期。他的诗歌风格多样,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见长,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一个寒冷的秋季早晨,诗人身处江南水乡,受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产生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正值秋天,秋风秋雨的景象更加激发了他的感伤情怀。
诗歌鉴赏
《清平乐 江村闻雁》是一首富有情感和意象的词作,描绘了江南水乡秋季的凄凉景象。词的开头“水村寒早”便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冷的早晨,水乡的特征与寒意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雁瘦芦花老”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雁群的瘦弱和芦花的枯老,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岁月的无情。
“知为谁家书远报”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和故友的思念之情,孤雁的叫声仿佛在传递着某种思念的讯息,令人感伤。而“断续天边行小”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思念,雁群在天边隐现,象征着不容易相聚的亲情。
后面几句描绘栗火和莲龛,意象丰富,栗火的温暖与莲龛的静谧形成对比,展现出秋季的凄迷与哀伤。“秋风秋雨江南”则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江南的秋天总是带有一种特有的忧伤。
最后一句“教人听著何堪”直言心声,表达了诗人对黄昏时分悲伤声响的无奈与心痛。整首词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完美地呈现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村寒早:描绘了江村清晨的寒冷,设置了整个词的基调。
- 雁瘦芦花老:通过雁与芦花的状态,反映出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知为谁家书远报:流露出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激起情感共鸣。
- 断续天边行小:描写雁群在空中飞行的状态,象征离别与思念的交织。
- 凄迷栗火莲龛:利用栗火与莲龛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秋风秋雨江南:渲染了江南秋季特有的气候与情感。
- 那更黄昏声恻:表现出黄昏时分的哀伤,增强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
- 教人听著何堪:直白地表达出深切的哀伤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雁与芦花的状态比作时光与生命,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 拟人:雁的叫声被赋予了情感,似乎在传递思念的信息。
- 对仗:使用了工整的对仗手法,使词句更加和谐流畅。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秋天江南水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思念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与对亲情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村:象征着宁静、孤独的生活环境。
- 雁:象征着亲情和思念。
- 栗火:象征着温暖与回忆。
- 莲龛:象征着宁静与宗教信仰。
- 秋风秋雨:象征着凄凉与时光的流逝。
- 黄昏:象征着生命的终结与思念的加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水村寒早”意指什么?
- A. 水乡的春天
- B. 江村的寒冷早晨
- C. 炎热的夏天
-
“雁瘦芦花老”中,芦花的状态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繁盛
- B. 时光的流逝
- C. 自然的美丽
-
诗中提到的“栗火”主要传达了什么意象?
- A. 生命的结束
- B. 温暖的回忆
- C. 烦恼与痛苦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 杜甫:同样描绘了秋天的感伤与思念。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表达对历史的追忆与思索。
诗词对比
- 《清平乐 江村闻雁》 vs 《秋夕》: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秋天的感伤,但刘蘅的作品更侧重于对亲情的思念,而杜甫则更加强调对生活的苦闷与历史的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词发展史》
- 《刘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