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临封八景韵 其七 景星夜月》
时间: 2025-01-04 06:57: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星名古寺遗踪远,月挂空山分外明。
竹影却疑蟠影动,松声时带磬声清。
光分郊野昏如画,照彻浅崖险亦平。
谁使传灯来此处,清辉今已彻专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古老的寺庙遗迹在遥远的星空下显得更加神秘,明亮的月光悬挂在空旷的山头,照耀得异常清晰。竹子的影子在月光下似乎也在微微摇动,松树的声音伴随着清脆的钟声时隐时现。月光洒在郊野上,仿佛将昏暗的景色渲染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照亮了浅崖,尽管那里险峻却显得平和。是谁把明灯带到这里的呢?如今的清辉已经照亮了整个城市。
注释:
字词注释:
- 星名:指星星的名字,这里可能隐喻古寺的历史和传说。
- 古寺:久远的寺庙,象征着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 磬声:寺庙中敲击的磬声,通常用于宗教仪式,带有清脆的音色。
- 清辉:明亮的月光,象征着清净和明亮的心境。
- 专城:指特定的城市,这里可以理解为繁华的地方。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传灯”,可能暗指佛教中“传灯”的典故,象征着智慧和精神的传递,表达人们对光明与知识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蒙尧佐,明代诗人,擅长古体诗,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与心灵感受,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融合哲理与抒情。
创作背景:
《次临封八景韵》是蒙尧佐在游历名胜时所作,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人文景观的深刻思考。此诗中的景象可能受到了他所游览的名山大川的启发,表达了对宁静夜晚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景星夜月”为主题,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美好。开篇即描绘古寺的遥远与神秘,仿佛让人思考历史的沧桑。月光的明亮与竹影的摇曳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圣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如梦似幻的夜晚。
“光分郊野昏如画”一句,将月光映照的美景形象化,诗人用“昏如画”来形容夜晚的景色,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最后两句以“谁使传灯来此处”引出对光明与智慧的思考,暗示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探求,表达了对当下宁静生活的珍惜。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更蕴含了哲学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与对自然的崇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星名古寺遗踪远:古老寺庙的遗迹在星空下显得遥远而神秘。
- 月挂空山分外明:明月悬挂在高山之上,显得格外明亮。
- 竹影却疑蟠影动:竹子的影子在月光下摇曳,仿佛有蟠龙在活动。
- 松声时带磬声清:松树的声音间或伴随清脆的钟声,增添了静谧的氛围。
- 光分郊野昏如画:月光照耀下的郊野,昏暗的景色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 照彻浅崖险亦平:照亮了险峻的浅崖,使其看起来也显得平和。
- 谁使传灯来此处:是谁把明灯带到这个地方,发出如此清辉?
- 清辉今已彻专城:如今的明亮月光已经照彻了整个城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光分郊野昏如画”,用画来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景色。
- 拟人:竹影、松声似乎在活动,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星名古寺”与“月挂空山”,形成音韵和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宁静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一种清新而高远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星:象征着遥远与神秘,引发对历史的思考。
- 月:象征光明与希望,代表心灵的宁静。
- 竹:象征坚韧与清雅,增添自然的生动感。
- 松:象征坚韧与高洁,增添了诗的文化内涵。
- 磬声:代表佛教文化,增添了宗教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自然的美
- B. 人生的哲理
- C. 对历史的思考
- D. 以上皆是
-
“月挂空山分外明”中的“分外明”意指:
- A. 月亮特别明亮
- B. 月亮昏暗
- C. 月亮不明
- D. 月亮在下雨
-
诗中提到的“传灯”可能象征什么?
- A. 光明与智慧
- B. 物质财富
- C. 权力与地位
- D. 友情与爱
答案:
- D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李白《静夜思》:以月亮为主题,表达思乡之情,与蒙尧佐的诗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李白更侧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解读》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