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恨未携琴至,空闻流水声。
古人不相见,山月此时明。
松老僧同瘦,竹阴天自晴。
烟蓑恐无分,徒抱著书情。
白话文翻译:
在此,我遗憾没有带着琴来到这里,只能空闻那流水的声音。古人已不相见,而此时山间的月亮却格外明亮。松树苍老,僧人也显得瘦弱,竹阴下的天空自然晴朗。烟雨笼罩,我恐怕无法与他人分享,只能独自怀抱着书本的情感。
注释:
- 携琴:指带着古琴,象征着文人雅士的情趣。
- 流水声:自然界的声音,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情感。
- 古人:指诗人所怀念的老友或古代名士。
- 山月:山中的月亮,象征着清幽和宁静。
- 松老僧同瘦:描绘出自然和人之间的相互映衬。
- 烟蓑:雨中披着蓑衣的形象,表达一种对自然的无奈和向往。
- 书情:对书籍的珍视和情感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法式善,清代诗人,其作品常反映出对自然的深切感悟和对古人情谊的追怀。法式善的诗作多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为特点。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游历于黑龙潭至大觉寺的过程中,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四个自然元素——水、月、松竹,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与孤独的情感。首句以“恨”字开头,直接抒发了诗人未能携琴而来的遗憾,琴声与流水声的对比,增强了孤独感。在接下来的“古人不相见”中,诗人回忆过去与友人的相聚,却因时光流逝而无法再见,令人感到惋惜。第三句通过自然景象描绘出一种和谐的状态,虽然身处孤独之中,山月依然照耀着。最后两句则将情感进一步深化,描绘了烟雨中的孤独与对书籍的依恋,似乎在书中找寻一丝慰藉。
整首诗的意境优雅,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恨未携琴至:表达诗人对未能带上琴的遗憾和失落。
- 空闻流水声:象征诗人在孤独中只能听到自然的声音,内心感到空虚。
- 古人不相见:暗示对友人的思念与无奈。
- 山月此时明:描绘出此时的山间月亮格外明亮,象征着清明与宁静。
- 松老僧同瘦:对比松树的苍老与僧人的瘦弱,体现出岁月的流逝。
- 竹阴天自晴:表明竹林下的宁静与晴朗,与前面的孤独形成对比。
- 烟蓑恐无分:表达对未来的渺茫与对自然的无奈。
- 徒抱著书情:强调诗人对书籍的寄托和情感,体现了文人情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松老僧同瘦,竹阴天自晴”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琴与流水声对比,象征着孤独与失落。
- 拟人:山月、竹阴等自然景物仿佛具有人情,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人对友人和过往的怀念,以及在孤独中对书籍的寄托,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琴:象征文人雅士的情趣与追求。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孤独。
- 山月:象征清幽宁静的心境。
- 松、竹:分别象征坚韧与柔和,反映自然的宁静之美。
- 烟蓑:象征在自然环境中对生活的适应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古人”是指谁?
- A. 朋友
- B. 名士
- C. 诗人自己
- D. 以上皆是
-
诗人的遗憾来源于什么?
- A. 没有水
- B. 没有带琴
- C. 没有食物
- D. 没有朋友
-
“烟蓑恐无分”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期待
- C. 无奈
- D. 愤怒
答案:
- D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思乡与孤独情感。
- 《登高》杜甫:对自然与人生的哲思。
诗词对比:
- 比较法式善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鸟鸣涧》,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沉思与对友人的怀念,但法式善更突出孤独感,而王维则更多表现对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集》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