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送春次王紫诠使君韵十首时积雨八旬矣四月朔日积雨偶晴故有此作寄余索和十首 其三》

时间: 2025-01-19 19:46:43

借却今朝补昨旬,历书新纪祝融神。

金乌落尽无晴日,蜀魄啼衰有恨身。

星火尚传羲叔宅,箫韶曾是帝虞巡。

从他节序相流易,四百罗浮只自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借却今朝补昨旬,历书新纪祝融神。
金乌落尽无晴日,蜀魄啼衰有恨身。
星火尚传羲叔宅,箫韶曾是帝虞巡。
从他节序相流易,四百罗浮只自春。

白话文翻译

今朝的雨水是为了补偿前几天的阴霾,历法中记录的新纪元是为了祭祀祝融神。
阳光已经消失不见,连日的阴雨让人感到无尽的忧伤。
星火依然在羲叔的宅邸中传承,古乐曾是帝虞的巡游乐章。
不管季节如何变换,四百罗浮的春天依旧在。

注释

字词注释

  • 借却:指用今朝的天气来补偿之前的阴雨。
  • 祝融神:古代祭火神,象征光明与温暖。
  • 金乌:太阳的别称,金乌落尽即无日光。
  • 蜀魄:指蜀地的灵魂,古人认为蜀地的雨水多,可能暗指忧伤。
  • 羲叔:古代著名的乐师,传说中与星火有关。
  • 箫韶:古代的一种乐器,常与帝虞相关联。
  • 罗浮:古代的名山,象征美好的春天。

典故解析

  • 羲和与祝融:羲和是太阳的女神,祝融是火神,二者均与光明、温暖相关,暗示光明的缺失。
  • 帝虞:指古代的圣王,常与音乐、和谐的社会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恭尹,明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春季,正值积雨的时节,诗人通过描写天气变化,表达对春天的向往以及对阴雨天气的无奈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用“借却今朝补昨旬”引入,表现出对天气变化的敏感和对春光的渴望。接着,诗人用“金乌落尽无晴日”形象地描绘了连续阴雨带来的压抑感,展现出一种无奈的心境。这种无奈并不仅仅是对天气的感慨,更折射出诗人对人生起伏的思考。

“星火尚传羲叔宅,箫韶曾是帝虞巡”,这两句通过引入历史典故,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厚重相结合,暗示在无尽的雨季中,依旧有星火相传的希望,古乐的旋律仍回响在耳。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层次感,也让人感受到尽管当前的环境恶劣,但美好与和谐的元素依然存在。

最后,诗人以“从他节序相流易”收尾,强调了自然规律的不可逆转,春天的到来虽有阴霾,但终将如期而至。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象的同时,深入探讨了人生的哲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借却今朝补昨旬:今天天气是为了弥补前几天的雨水,表现出一种对天气变化的敏感。
  • 历书新纪祝融神:在历法中记录的新纪元是为了祭奠火神,象征着人们对光明的期盼。
  • 金乌落尽无晴日:太阳落下,阴雨不断,暗示着一种失落感。
  • 蜀魄啼衰有恨身:蜀地的灵魂在哭泣,表达了对生活的不满与忧伤。
  • 星火尚传羲叔宅:即使在阴雨中,星火仍然传承,象征希望的延续。
  • 箫韶曾是帝虞巡:古乐的美好与和谐依旧在,暗示着文化的传承。
  • 从他节序相流易:自然的节气流转是不可逆的,强调春天的到来是必然的。
  • 四百罗浮只自春:尽管有阴霾,但春天的气息依然存在,给人以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金乌”比喻太阳,生动形象。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如“金乌落尽”与“蜀魄啼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典故:引用羲和、祝融、帝虞等典故,增添文化厚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到来与阴雨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光明与美好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在阴霾中依然存在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代表着忧伤与压抑。
  • 星火:传承与希望的象征。
  • 音乐:文化的传承,象征和谐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金乌”指什么?
    A. 月亮
    B. 太阳
    C. 星星
    D. 太阳神

  2. 诗中的“蜀魄”是指什么?
    A. 地名
    B. 灵魂
    C. 悲伤
    D. 河流

  3.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种情感?
    A. 快乐
    B. 失落与希望
    C. 忧伤与惬意
    D. 旅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哲理的思考。
  • 杜甫《春望》:描绘春天的景色与个人的忧思,体现出相似的情感基调。

诗词对比

  • 陈恭尹的《西湖送春》与李白的《静夜思》:前者关注自然变化与人生哲理,后者则关注个人情绪与思乡,体现出不同的情感表达与主题思想。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陈恭尹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诗词的文化意蕴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