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 其四
作者: 杨慎 〔明代〕
螺涧底,呜玉漱清泠。
千里清风来曲几,一方明月挂疏棂。
欹枕酒初醒。
白话文翻译:
在螺涧的底部,呜咽的玉音洗涤着清澈的水流。
千里之外的清风,轻轻掠过我的琴几,一轮明月高挂在稀疏的窗棂上。
我半躺在枕头上,酒意初醒。
注释:
字词注释:
- 螺涧:一种涧溪,形状像螺旋,清澈的水流。
- 呜玉:指美妙的音乐,像玉石一样清脆。
- 清泠:形容水流清澈而凉爽。
- 曲几:指古代的琴几,古代乐器的台子。
- 疏棂:窗棂稀疏,形容窗户的格子。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清风”、“明月”常用于古诗中,象征自然之美与人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退庵,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他的诗词以清新、豪放著称,尤其擅长律诗和词作,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明代,正值杨慎政治生涯的低谷期。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他在困境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心态。
诗歌鉴赏:
《望江南 其四》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螺涧底的清水与玉音,给人以清新、凉爽的感觉,仿佛是置身于一幅生动的山水画中。接着“千里清风来曲几,一方明月挂疏棂”,将自然的风与月巧妙地融入了个人的生活场景,透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情调。最后一句“欹枕酒初醒”,则表现了诗人在经历了微醺的状态后,清醒过来,回归现实的感受,暗示着他在享受自然与生活的同时,也在思考人生的意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螺涧底,呜玉漱清泠:描绘了清澈的溪水与美妙的音乐,营造出一种宁静的自然氛围。
- 千里清风来曲几:清风从远方吹来,伴随着诗人的琴几,暗示着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一方明月挂疏棂:明月高悬,映照在稀疏的窗棂上,暗含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
- 欹枕酒初醒:表达诗人刚刚从酒意中苏醒过来,意味着他在清醒与醉梦之间的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清水比作“呜玉”,形象生动。
- 对仗:如“千里清风”与“一方明月”,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孤独与宁静的心境,传递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螺涧:象征清新自然,流动的生命。
- 清风:代表自由与灵动。
- 明月:象征高远、孤独与思索。
- 酒:代表人生的欢愉与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呜玉”的意象主要是形容什么?
- A. 清澈的水流
- B. 美妙的音乐
- C. 明亮的月光
- D. 醉酒的情感
答案:B
-
“欹枕酒初醒”表达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 A. 迷醉
- B. 清醒
- C. 忧伤
- D. 快乐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着什么?
- A. 亲情
- B. 孤独与思索
- C. 财富
- D. 权力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描写了月夜和酒,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孤独感,而杨慎的《望江南 其四》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内心的平静。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杨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