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 梅花书屋
作者: 徐元琜 〔清代〕
寒山峭,疏影字萧萧。
半坞白云泉石冷,一窗清韵梦魂飘。
明月上花梢。
白话文翻译:
寒冷的山峦陡峭,稀疏的梅影在寂寥中摇曳。
半山的白云与泉石显得冷清,窗外的清韵在梦中飘荡。
明亮的月光洒落在花梢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山: 寒冷的山,形容冬季的景象。
- 峭: 陡峭,形容山势险峻。
- 疏影: 幽静的影子,指梅花的影子。
- 萧萧: 形容寂静的样子,给人一种孤寂感。
- 半坞: 半山腰的地方。
- 清韵: 清澈的韵味,指诗意或音乐的清雅。
- 梦魂飘: 梦中思绪飘荡。
- 明月: 明亮的月亮,象征高洁。
- 花梢: 花的顶端,象征美好的事物。
典故解析:
本诗虽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表达的意境与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梅花的孤傲以及清雅的生活情趣密切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元琜(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带有淡淡的忧伤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之时,诗人通过描写梅花、山水,表现内心对自由与宁静的渴望,反映出清代文人对于自然的向往和逃避现实的情感。
诗歌鉴赏:
《望江南 梅花书屋》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山间场景,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孤独的氛围。诗的开头“寒山峭,疏影字萧萧”,通过描写高耸的寒山和稀疏的梅花影子,表现出自然环境的清冷和孤寂,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接下来的“半坞白云泉石冷,一窗清韵梦魂飘”,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白云、泉水、石头的冷清与窗外的清韵形成鲜明对比,仿佛诗人身处于一个幽静的书屋中,心中却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最后一句“明月上花梢”更是点睛之笔,明亮的月光洒落在花梢上,象征着希望与美好,暗示着尽管外界环境冷清,心中依然存在着美的追求。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考,展现了清代文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山峭: 描绘寒冷的山,强调了环境的凄冷。
- 疏影字萧萧: 梅花影稀疏,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气氛。
- 半坞白云泉石冷: 半山腰的白云与泉石显得冷清,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冷寂。
- 一窗清韵梦魂飘: 窗内的清韵与诗人内心的飘荡之情形成对比,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明月上花梢: 明亮的月光照在花的顶端,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梅影比作字,传达出孤独感。
- 拟人: “梦魂飘”给梦赋予了生命,表现出诗人的梦境与思绪。
- 对仗: 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清代文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山: 寒冷与孤独的象征。
- 梅花: 高洁与坚韧的象征,常被文人所赞美。
- 明月: 清明、高洁的象征,代表理想与希望。
- 白云、泉石: 自然的宁静与冷清,反映内心的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的美
B. 孤独与思考
C. 爱情的追求 -
“寒山峭,疏影字萧萧”中的“疏影”指的是什么?
A. 远处的影子
B. 梅花的影子
C. 山的轮廓 -
明月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寂静
B. 希望与美好
C. 冷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望江南 梅花书屋》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孤独与对美的向往,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具柔情,表达了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作品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徐元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