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江驿却寄苏州一二同志(一作宿望亭驿寄苏州同游)》

时间: 2025-01-14 07:29:38

候馆人稀夜自长,姑苏台远树苍苍。

江湖潮落高楼迥,

河汉秋归广簟凉。

月转碧梧移鹊影,露低红叶湿萤光。

西园诗侣应多思,莫醉笙歌掩画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松江驿却寄苏州一二同志(一作宿望亭驿寄苏州同游)

候馆人稀夜自长,
姑苏台远树苍苍。
江湖潮落高楼迥,
河汉秋归广簟凉。
月转碧梧移鹊影,
露低红叶湿萤光。
西园诗侣应多思,
莫醉笙歌掩画堂。


白话文翻译

夜深人静,候馆的人少,时间似乎过得很慢;姑苏的台榭遥远,树木显得苍翠。江湖的潮水退去,高楼显得格外孤立;银河在秋天归来,凉意透过广阔的竹席。月光照亮了碧梧,鹊鸟的影子随之移动;露水下降,红叶被湿润,闪烁着萤火虫的光辉。西园中与我同游的诗友们应当思念我,切莫因沉醉于笙歌而忘却了我。


注释

字词注释:

  • 候馆:候客的馆舍,这里指的是旅馆。
  • 姑苏台:指的是苏州的台榭,表示远方的景物。
  • 江湖潮落:江湖的潮水退去,暗示时间的流逝。
  • 河汉:指天上的银河。
  • 广簟:竹席,指凉爽的感觉。
  • 碧梧:指青翠的梧桐树。
  • 西园:指西边的园子,可能是与友人聚集的地方。

典故解析:

  • 鹊影:古人常用鹊鸟来象征喜庆和友谊。
  • 笙歌:笙是一种乐器,歌声代表欢娱,常用于宴会场合,指代一种欢快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浑,唐代诗人,字季真,号山人,生平不详,诗风清新俊逸,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情,作品常带有淡淡的忧伤和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旅途中,诗人寄情于夜色和江湖景致,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在外旅行,可能因远离故土而感到孤独。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轻柔的夜色中,透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开篇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孤寂,"候馆人稀夜自长"一句,将人少之寂静与时间的漫长感结合,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接下来,"姑苏台远树苍苍"一句,不仅勾画出远方的苏州台榭,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距离感。

"江湖潮落高楼迥"通过江湖潮水退去的意象,展现出一种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隔阂,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同时,"河汉秋归广簟凉"则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出秋天的凉意,象征着生命的变迁与无常。

诗的后半部分,"月转碧梧移鹊影"描绘了静谧的月夜,鹊影在梧桐树间轻轻晃动,增添了一抹生动的气息。此时,诗人不禁思念起西园的诗友们,"莫醉笙歌掩画堂"则提醒友人要珍惜彼此的友情,不要因欢娱而忘却了思念的情感。整首诗以景抒情,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展现出唐代诗歌的精致与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候馆人稀夜自长:夜晚人少,显得漫长,表达孤独感。
  2. 姑苏台远树苍苍:远方的苏州台榭和苍翠的树木,暗示着距离与思念。
  3. 江湖潮落高楼迥:退潮的江湖与高楼的遥远,体现出时光流逝和孤独的感受。
  4. 河汉秋归广簟凉:银河在秋天归来,凉意透过竹席,传达出季节的变化与凉爽的心境。
  5. 月转碧梧移鹊影:月光照耀碧梧树,鹊鸟的影子随之变动,增添了夜的生动感。
  6. 露低红叶湿萤光:露水凝结在红叶上,湿润了萤火虫的光辉,描绘出夜晚的静谧。
  7. 西园诗侣应多思:诗人与友人共游的西园,彼此都应思念。
  8. 莫醉笙歌掩画堂:劝诫友人不要因欢娱而忘却彼此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月转碧梧”和“露低红叶”,形成和谐的音韵和意象。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情思结合,增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月转、露低等描写,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感,同时也反映出时间的无情与生活的变迁,强调珍惜友情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晚:象征孤独与思念。
  • 江湖:代表广阔的世界与时间的流逝。
  • 月光与露水:象征清新与宁静,也传达出内心的柔情。
  • 鹊影与红叶:象征友谊与思念,展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姑苏台”指的是哪个城市? A. 上海
    B. 苏州
    C. 杭州

  2. “候馆人稀夜自长”中的“候馆”指的是什么? A. 旅馆
    B. 酒店
    C. 茶馆

  3.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孤独与思念
    C. 愤怒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许浑的《宿松江驿却寄苏州一二同志》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但许浑更注重自然景象的描写,而李白则通过自我反思展现更为强烈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歌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