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京秋 战场春冷,柳淡如秋。忆去南京城外村居时,客散惊蓬,心随明月,悲夫,将向天壤何处也》

时间: 2025-01-04 07:52:56

长笛警重城,渐秋晚,霜枫红紧。

万家繁火,几砧疏怨,一霎悄入细定。

正江南传遍兵信。

风且劲。

中央门外,一村花暝。

小屋相依原冷。

自无端支持此境。

少酒持温,故香犹忆一身和影。

江海何年,怕只剩,故国罗衣啼粉。

劝相忍。

燕燕春明藻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京秋
战场春冷,柳淡如秋。
忆去南京城外村居时,
客散惊蓬,心随明月,
悲夫,将向天壤何处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战场上春天的寒冷,柳树的色彩淡薄如同秋天。回忆起在南京城外乡村居住的时光,客人散去,心情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随着明月而去。我不禁感到哀伤,未来将去往何处呢?

注释:

  • 战场春冷:战场上春天的气候依然寒冷,表现了战争带来的凄凉。
  • 柳淡如秋:柳树的颜色显得淡薄,仿佛秋天的景象,传达了一种萧瑟的氛围。
  • 忆去南京城外村居时:追忆在南京城外的乡村生活,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怀念。
  • 客散惊蓬:客人散去,像风中的蓬草一样惊慌,暗示孤独感。
  • 心随明月:心境随同明月漂流,表达了内心的迷惘和不安。

典故解析:

  • 南京城外: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曾是多个朝代的都城,城外的村庄象征着宁静与和平,形成鲜明对比于战场的喧嚣。
  • 明月:在古诗中,明月常常象征着思乡、孤独和情感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陆一,近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擅长描绘自然与人情,常融入个人情感和社会背景。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战乱时期,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反思,表现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寒冷和柳树的萧条,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忧愁。诗人回忆起在南京城外的村居生活,暗示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客人散去后,孤独感油然而生,内心的忧伤如同随月而去的心情,令人感到迷茫与无助。诗中“将向天壤何处也”一句,表达了对未来的无奈和不确定,令人深思。整首诗在意象的使用上,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个人情感的流露,形成了一种和谐而又悲凉的画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战场春冷:描绘战争中的寒冷气候,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 柳淡如秋:用柳树的色彩反映出一种秋天的萧索感。
    • 忆去南京城外村居时:表达对乡村生活的怀念,象征宁静与安逸。
    • 客散惊蓬:客人离去后,心情如蓬草般惶恐不安,表现孤独。
    • 心随明月:内心的情感随着明月漂浮,暗示思绪的无定。
    • 悲夫,将向天壤何处也:对未来的感叹,表现出对命运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树比作秋天,形象生动,体现出诗人的情感。
    • 拟人:心随明月,赋予非生命物体以情感,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乱中孤独与思乡的感受,反映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 战场:象征着动荡和痛苦的环境。
  • 柳树:象征着凋零与失落,反映了诗人的情感状态。
  • 明月:作为思念和孤独的象征,贯穿整首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主要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气候?

    • A. 春天
    • B. 秋天
    • C. 冬天
    • D. 夏天
  2. 诗中提到的“南京城外”象征着什么?

    • A. 战争的喧嚣
    • B. 宁静的乡村生活
    • C. 繁华的都市
    • D. 荒凉的战场

答案:

  1. A. 春天
  2. B. 宁静的乡村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
  • 《黄鹤楼》崔颢: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表达出对过去的怀念。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同样描写战争带来的痛苦与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通过夜晚的景象表达孤独与对历史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