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乾坤爻体两相缠》

时间: 2025-01-10 15:46:58

乾坤爻体两相缠。

绕造化机权。

刚柔变态分动静,斡生成、运契周天。

日月阴阳匹配,聚戊室,镇团圆。

两情将养入琼田。

?玉雪团团。

占得长生曹溪路,向五湖、四海留连。

领略尊禅祖意,抱真乐,复便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入松·乾坤爻体两相缠
作者: 王吉昌

乾坤爻体两相缠,
绕造化机权。
刚柔变态分动静,
斡生成运契周天。
日月阴阳匹配,
聚戊室,镇团圆。
两情将养入琼田,
玉雪团团。
占得长生曹溪路,
向五湖四海留连。
领略尊禅祖意,
抱真乐,复便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天地之间的阴阳交融,像是乾坤的爻体相互缠绕,构成了造化的权衡与变化。刚与柔的力量在动态与静态之间交替,形成了宇宙的规律。日月与阴阳的结合,汇聚成一处和谐的空间,象征着团圆与安宁。两情深厚,滋养在如琼田般的美好中,纯洁如玉雪。占有了长生的道路,向五湖四海游历。领略尊崇禅宗的意境,追寻真实的快乐,最终回归简单的生活。

注释:

  • 乾坤:指天地,象征阴阳。
  • 爻体:易经中的爻象,代表阴阳变化。
  • 造化:自然变化,指宇宙的生成与演变。
  • 刚柔:指刚强与柔和的力量。
  • 契周天:契合宇宙的循环与规律。
  • 曹溪路:指禅宗的修行之路,曹溪是中国禅宗的发源地之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吉昌,元代诗人,以其深厚的道教与禅宗思想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汇了哲理与自然,展现出对生命与宇宙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道教与禅宗兴盛的时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与人生关系的思考。王吉昌通过对阴阳变化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和宇宙规则的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风入松·乾坤爻体两相缠》展现了王吉昌对宇宙变化与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诗的开头提到“乾坤爻体两相缠”,将天地的阴阳变化与易经的思想结合在一起,展示了自然的和谐与平衡。接着,诗人通过“刚柔变态分动静”,描绘了刚与柔之间的辩证关系,表达了在变化中寻求稳定的哲理。

在“日月阴阳匹配,聚戊室,镇团圆”中,诗人将日月与阴阳的结合比喻为一种和谐的状态,暗示人类应该学习如何与自然相处,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团圆。通过“玉雪团团”,诗人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纯净与美好,传达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最后,诗中提到的“长生曹溪路”,不仅是对禅宗修行的引领,更是对追求长生不老、精神自由的追求。整首诗以自然与哲理的结合,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给人以深思与启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乾坤爻体两相缠:天地的阴阳力量相互纠缠,形成变化的基础。
  • 绕造化机权:在自然生成的过程中,权衡与调和。
  • 刚柔变态分动静:刚强与柔和的力量在动态与静态中交替。
  • 斡生成运契周天:掌握宇宙的运转与变化规律。
  • 日月阴阳匹配:象征阴阳和谐,日月的交替。
  • 聚戊室,镇团圆:和谐的空间,象征团聚与安宁。
  • 两情将养入琼田:情感的滋养在美好的环境中。
  • 玉雪团团:纯洁美好,象征理想的状态。
  • 占得长生曹溪路:追求长生与精神自由的道路。
  • 向五湖四海留连:在广阔天地中自由游历。
  • 领略尊禅祖意:感悟禅宗的深刻哲理。
  • 抱真乐,复便便:追求真实的快乐,回归简单的生活。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玉雪团团”)、对仗(如“动静”与“刚柔”)、象征(如“日月阴阳”)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阴阳变化与自然和谐的描绘,传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思考,倡导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快乐,体现了道教与禅宗的思想。

意象分析:

  • 乾坤:象征天地,代表阴阳的对立与统一。
  • 刚柔:象征力量的不同,表达变化与平衡。
  • 日月:象征时间的流转,体现自然的规律。
  • 琼田:象征美好的生活环境,代表理想的状态。
  • 曹溪路:象征禅宗的修行之路,代表追求真理与长生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乾坤”指的是哪个概念?
    A. 诗歌的主题
    B. 天地
    C. 人生

  2. “玉雪团团”中的“玉雪”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纯洁
    C. 努力

  3. 曹溪路与哪种思想相关?
    A. 道教
    B. 儒学
    C. 禅宗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涉及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 《登高》(杜甫):描绘人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对比

  • 王吉昌与李白:王吉昌的诗更注重哲理与自然的和谐,而李白的诗则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与自然的壮丽。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两位诗人在表达对自然的感受时,所使用的意象与情感基调存在差异,但都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人文关怀。

参考资料:

  • 《元诗精选》
  • 《中国古代诗词论》
  • 《道教与中国文化》
  • 《禅宗的思想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