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
时间: 2025-01-08 00:24: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祝英台近
作者: 刘基 〔元代〕
翠烟收,珠露下,星汉共潇洒?
桂影徘徊,白雪粲檐瓦。
故乡渺渺青山,茫茫绿水,又争柰流年如泻。
嫩凉夜,尚有萱草馀花,芳菲绕台榭。
铜篆香残,绛蜡散轻灺。
谩说花解忘忧,忧多花少,更不分被风吹谢。
白话文翻译:
翠绿的云烟渐渐消散,露珠轻轻落下,星河和夜色一起洒落?
桂花的影子徘徊,白雪映照着屋檐瓦片。
故乡的青山显得渺小,茫茫的绿水中,流年又何尝不是如同倾泻而下?
在这温凉的夜晚,依旧有萱草的余花,芬芳缭绕着台榭。
铜篆的香气渐渐消散,红烛的光辉轻轻暗淡。
空说花儿可以解忧,然而忧愁多于花儿,何况被风吹得凋谢。
注释:
- 翠烟:指青翠的烟雾。
- 珠露:露水如珠,形容露水晶莹剔透。
- 星汉:指星空,常用来形容夜空的浩瀚。
- 桂影:桂树的影子,象征着月亮和清秋。
- 萱草:萱草有“忘忧草”之称,传说可解忧。
- 铜篆:古代用铜制成的香篆,指熏香的器具。
- 绛蜡:红色的蜡烛,指点燃的蜡烛。
典故解析:
“花解忘忧”出自古代诗词中对花的寄托,常被用来表达希望借助花草来忘却烦恼的意象。萱草被称为“忘忧草”,寓意着希望能忘却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元代诗人、政治家,因其政治才能与文学成就被后世所铭记。他的诗歌多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代,正值刘基经历人生变迁、身处动荡时期,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流年无尽的感慨,反映了社会动荡对个人情感的影响。
诗歌鉴赏:
《祝英台近》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开篇以“翠烟收,珠露下”描绘出一个清晨的宁静场景,给人以清新之感。而后“桂影徘徊,白雪粲檐瓦”则引入了秋天的气氛,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诗中反复提到的“故乡”、“青山”、“绿水”,不仅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也隐含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由清新渐变为淡淡的忧伤,尤其在最后两句中,诗人对花的描写,既是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也是对自身忧愁的深刻反思。诗人在感叹花少而忧多的同时,更加突显了对人生无常的哲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翠烟收,珠露下:描绘了清晨翠绿的烟雾逐渐散去,露水如珠般滴落,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
- 星汉共潇洒?:提问式的语句,表现诗人对星空的赞美,暗示夜晚的美丽与宁静。
- 桂影徘徊,白雪粲檐瓦:桂花的影子在徘徊,白雪照耀着屋檐,象征着秋冬的交替,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故乡渺渺青山,茫茫绿水:描绘故乡的青山与绿水,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 又争柰流年如泻:感叹时间如流水般匆匆而逝,流年无情。
- 嫩凉夜,尚有萱草馀花:在温凉的夜晚,依旧有萱草的余花,象征着生活的希望与美好。
- 芳菲绕台榭:花香缭绕在台榭周围,描绘出一种诗意的生活场景。
- 铜篆香残,绛蜡散轻灺:香气与烛光渐渐消逝,暗示着美好时光的流逝。
- 谩说花解忘忧:空谈花草能解忧,实际上忧愁远比花儿来得多。
- 忧多花少,更不分被风吹谢:忧愁多于花儿,且花儿也经不起风吹雨打,最终凋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露水比作珠子,形象生动。
- 拟人:桂影徘徊,使自然景物具有了人的情感。
- 对仗:如“翠烟收,珠露下”,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流年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惜,表达了人对生命与时光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翠烟:象征着清新与希望。
- 珠露:象征着纯净与美好。
- 桂影:象征着思乡与秋的气息。
- 萱草:象征着忘忧与美好的希望。
- 铜篆香:象征着温馨与逝去的美好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桂影徘徊”主要表现了什么意象?
- A. 思乡
- B. 忧伤
- C. 和平
-
“铜篆香残,绛蜡散轻灺”中“绛蜡”指的是什么?
- A. 红色蜡烛
- B. 香料
- C. 水果
-
诗中提到的“忧多花少”反映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失落
- C. 忍耐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但更倾向于豪放与洒脱,而刘基则更加细腻与感伤,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基年谱与生平研究》
以上是对《祝英台近》的全面解析与解读,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