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京洛风尘后,村乡烟火稀。
少年曾失所,衰暮欲何依。
夜静临江哭,天寒踏雪归。
时清应不见,言罢泪盈衣。
白话文翻译:
在京城与洛阳的风尘扰攘之后,乡村的烟火变得稀少。
曾经的少年如今失去了归宿,到了衰老之际又该依赖什么呢?
夜深人静时,我在江边哭泣,寒冷的天里踏雪而归。
那时的清明恐怕已经看不见,话说完了泪水便湿透了衣衫。
注释:
- 京洛:指的是京城(长安)和洛阳,唐代的两个重要城市。
- 风尘:指的是世俗的烦扰与困扰。
- 烟火:这里指的是乡村的生活气息。
- 少年曾失所:意指年轻时曾有过的理想与归宿如今已不复存在。
- 衰暮:指的是年老时光,表示对未来的迷茫。
- 夜静临江哭:在宁静的夜晚,面对江水感到悲伤,表达孤独与无助。
- 泪盈衣:泪水湿透了衣服,表现了情感的激烈与深沉。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透过诗境可以感受到唐代诗人对人生无常与乡村生活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在繁华后的失落与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诗多描写乡村生活与个人情感,展现出对平淡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时,诗人可能感受到都市繁华与乡村宁静的对比,表达了对失落与孤独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李端的《代村中老人答》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沉思的诗。开篇以“京洛风尘后”引入,绘制了一个繁华落尽的画面,乡村的烟火气息稀薄,暗示着社会动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接着,诗人自问“少年曾失所”,反映出对年轻时光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无奈。随着时间的推移,衰老使人感到迷茫与失落,诗人通过“夜静临江哭”这一画面,传达出在孤独深思时的无助感。结尾部分“泪盈衣”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体现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整首诗抒发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兼具哲理与诗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京洛风尘后:描绘了城市的繁华与尘世的纷扰。
- 村乡烟火稀:乡村的生活气息相对稀少,表现出社会动荡的后果。
- 少年曾失所:表达对年轻时光的怀念与对现状的失落感。
- 衰暮欲何依:面对衰老的无奈,反映出对未来的迷茫。
- 夜静临江哭:在静谧的夜晚,面对江水感到悲伤,表现孤独感。
- 天寒踏雪归:寒冷的天里踏雪回家,隐喻人生的艰辛。
- 时清应不见:无奈的感叹,怀念已逝的美好时光。
- 言罢泪盈衣:情感的宣泄,泪水湿透衣衫,表达了深沉的痛楚。
-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意象:通过“江”、“雪”等意象,传达了孤独与冷清的情感。
- 比喻:将人生的变化比作自然的寒冷与孤独,增加了诗的深度。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表现出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与人生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 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雪:代表寒冷与孤独,增强了诗的情感基调。
- 泪水:象征着情感的宣泄,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端的《代村中老人答》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失落与孤独
- C. 愤怒
-
诗中提到的“京洛”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西安与南京
- B. 长安与洛阳
- C. 北京与上海
-
诗中的“泪盈衣”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喜
- B. 愤怒
- C. 悲伤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了对社会动荡的感慨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但更侧重于家国情怀。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表现了对时间流逝与人生的感慨,但风格上偏向抒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端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