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上海业馀政治大学哲学组第一期结业,用坡翁韵赋呈同学诸公》
时间: 2025-01-17 09:13:04意思解释
念奴娇 上海业馀政治大学哲学组第一期结业,用坡翁韵赋呈同学诸公
作者: 龙榆生 〔近代〕
原文展示:
崭新时代,最难忘耆艾同研唯物。
各各眼前森万象,莫更冥行戈壁。
相挟推移,多方鼓舞,忘了盈颠雪。
主观片面,由来贻误英杰。
休道感性无凭,错综体认,宝藏终开发。
但把立场端正了,随事从观生灭。
照眼花繁,关心道远,揽镜明毫发。
浩歌前进,何妨嘲弄风月。
白话文翻译:
在崭新的时代中,我最难以忘怀的是和各位年长者一起研究唯物主义的时光。
大家眼前是万象森严,别再在荒无人烟的戈壁上迷惘。
在相互的推动中,多方的激励,使我们忘却了艰难的历程。
主观片面,常常误导了英才们。
不要认为感性没有依据,复杂的认识中,宝藏终将被发掘。
只要我们端正立场,随时观察事物的生灭变化。
在眼前华丽的事物中,关心更远的道理,凝视镜中细微的变化。
我们要高歌前进,何妨嘲讽风月的无常呢。
注释:
- 耆艾:指年长者,尊敬的长辈。
- 唯物:指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
- 冥行戈壁:形容在无知或迷茫中,行走在荒凉的戈壁上。
- 盈颠雪:形容艰难的过程,可能指经历的挫折与困苦。
- 感性无凭:指感性认识缺乏客观依据。
- 随事从观生灭:观察事物的变化,理解其生与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龙榆生(1903-1994),字子瑜,号舜华,近代著名的哲学家与文学家,致力于哲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深受唯物主义影响。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上海业余政治大学哲学组第一期结业之际,表达了作者对学习与探索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同学们的勉励和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念奴娇》在形式上采用了传统的词牌名,展现了古典诗词的韵味,但内容却深具时代特征,反映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社会和理论的探索与思考。诗中,龙榆生通过对“崭新时代”的描绘,表达了对新思想、新文化的期待与追求。尤其是对于唯物主义的强调,体现了他对科学与理性的信仰。同时,诗中反复提及的“主观片面”与“感性无凭”,则是对当时社会中流行的感性认识和迷信思想的批判。在激励同学们勇于探索的同时,提醒他们要保持理性与清醒的头脑。整首诗在激昂的情绪中,融合了哲学思考与人生感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积淀与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崭新时代,最难忘耆艾同研唯物:新时期的到来,让我难以忘怀与年长者一起研究唯物的时光。
- 各各眼前森万象,莫更冥行戈壁:眼前的世界复杂多样,不要再在迷茫中徘徊。
- 相挟推移,多方鼓舞,忘了盈颠雪:在互相的推动与鼓舞中,忘却了艰辛的历程。
- 主观片面,由来贻误英杰:主观的片面认识,往往会误导真正有才华的英杰。
- 休道感性无凭,错综体认,宝藏终开发:不要以为感性没有依据,复杂的认知能使我们发现宝藏。
- 但把立场端正了,随事从观生灭:只要立场端正,观察事物的生灭变化就会显得重要。
- 照眼花繁,关心道远,揽镜明毫发:在华丽的表象中,关注远方的真理,细致观察微小的变化。
- 浩歌前进,何妨嘲弄风月:让我们高歌前行,何必在意世俗的风月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灭”比作观察事物的变化,表达了对事物本质的思考。
- 对仗:如“盈颠雪”和“生灭”,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耆艾:象征智慧与经验。
- 唯物:象征科学与理性。
- 冥行戈壁:象征迷茫与困境。
- 浩歌前进:象征奋斗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耆艾”指的是?
- A. 年长者
- B. 年轻人
- C. 老虎
- D. 书籍
-
诗中“主观片面”是指什么?
- A. 有主见的观点
- B. 片面的认识
- C. 全面的看法
- D. 无知的状态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强调?
- A. 感性认识的重要性
- B. 科学与理性的价值
- C. 对自然的敬畏
- D. 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念奴娇》都描绘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但前者更多侧重于抒情与景物的描写,后者则强调了哲学思考与时代感。
推荐书目: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龙榆生文集》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念奴娇》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