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地名,六朝体也)》

时间: 2025-01-04 09:16:23

峰火照甘泉,刁斗出祁连。

锦车冲鸟穴,翠眊度鸡田。

高柳分斜月,长榆合远天。

交河冰正结,心断玉门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出塞
峰火照甘泉,刁斗出祁连。
锦车冲鸟穴,翠眊度鸡田。
高柳分斜月,长榆合远天。
交河冰正结,心断玉门前。

白话文翻译:

出塞
山峰上的火光照亮了甘泉,边防的号角声从祁连山传出。
华丽的车队冲出鸟穴,翠绿的烟雾飘过鸡田。
高高的柳树分开了斜斜的月光,长长的榆树与遥远的天空相接。
交河的冰正在结冰,我的心情在玉门关前断裂。

注释:

字词注释:

  • 峰火: 山峰上的火光,通常指烽火,用于传递军事信息。
  • 刁斗: 古代的鼓号乐器,常用于军事信号。
  • 锦车: 形容华丽的车子,象征富贵。
  • 鸟穴: 指鸟类的栖息之地,这里隐喻边塞的荒凉。
  • 翠眊: 翠色的烟雾。
  • 鸡田: 这里可能指边疆的田地。
  • 交河: 指交河,古代西域的河流。
  • 玉门: 玉门关,古代边关,象征着离别和艰辛。

典故解析:

  • 玉门关: 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象征离别和思乡之情。
  • 祁连山: 是中国西北部的山脉,古代多与边防军事活动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慎(1488-1559),字用之,号止庵,明代文学家、政治家,以诗词、散文见长。他的诗作风格多样,常以豪放、壮丽著称。

创作背景: 《出塞》创作于明代,正值国家边境多有战乱,作者借此诗表达了对边疆生活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出塞》通过描绘北疆的壮丽景色与严酷环境,营造出一种壮阔而又悲凉的气氛。全诗以“峰火照甘泉”开篇,展现了战争的紧迫感;接着“刁斗出祁连”,进一步强调了战士出征的情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锦车冲鸟穴”描绘了出征车队的华丽与荒凉的对比,展现了繁华背后的孤寂。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自然景象的细腻,柳月、榆天的意象,象征着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与渴望。最后两句“交河冰正结,心断玉门前”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冰封的河流与断裂的心,体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与离别的痛苦。

整首诗意象丰富,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边疆壮丽景色的热爱和对故乡深切的思念。这不仅反映了现实生活的艰辛,也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峰火照甘泉: 烽火的光芒照亮了甘泉,暗示边境的紧张局势。
  • 刁斗出祁连: 号角声响起,军队出发,渲染出出征的气氛。
  • 锦车冲鸟穴: 华丽的车队奔向荒凉的鸟穴,形成鲜明对比。
  • 翠眊度鸡田: 翠绿的烟雾飘过田野,描绘出边疆的自然景象。
  • 高柳分斜月: 柳树的影子与月光交错,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 长榆合远天: 榆树与天空相接,象征着辽阔的边疆。
  • 交河冰正结: 交河的冰层正在结冰,暗示冬季的严寒。
  • 心断玉门前: 玉门关前的思乡之情,突显了离别的痛苦。

修辞手法:

  • 比喻: “峰火照甘泉”中的“峰火”比喻战争的信号。
  • 拟人: “心断”赋予了心情以人的情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 整首诗在结构上讲究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中通过描绘边塞的壮丽与艰辛,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战争的反思,体现了诗人的豪情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峰火: 战争与信号。
  • 刁斗: 军事与战斗。
  • 锦车: 富贵与繁华。
  • 翠眊: 自然与生命。
  • 玉门: 离别与思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峰火照甘泉”中的“峰火”指什么?

    • A. 山上的光亮
    • B. 战争的信号
    • C. 自然的火光
    • D. 烽火的象征
  2. 诗中提到的“玉门”象征着什么?

    • A. 繁荣
    • B. 离别
    • C. 战争
    • D. 自然
  3.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比喻
    • B. 拟人
    • C. 对仗
    • D. 以上都是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王昌龄《出塞》

诗词对比: 《出塞》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但杨慎更加强调了战争的残酷与离别的情感,而王之涣则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的欣赏与豪情。两者在情感基调和主题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边疆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鉴赏指南》
  • 《杨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