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心动•怨词用谢无逸韵 其一》
时间: 2025-01-07 23:56: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花心动•怨词用谢无逸韵 其一
作者: 沈谦 〔明代〕
石阙口中悲不语,
笙炙眼儿空热。
三尊佛儿,四座莲台,
这位怪侬多设。
去心莲子谁知苦,
冲阵马蹄痕流血。
乱头发只消不理,
理时休结。
没有笔儿怎撇。
笑雀见笼糠,
空生欢悦。
桃核鸳鸯,
那个敲开,
空把两仁磨折。
大刀底事误佳期,
谎破镜天边残月。
你何苦,
寸寸竹儿生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悲伤与无奈。诗人在石阙中默默哀伤,不发一语。笙声热烈,却让人感到心中空虚。三尊佛像和四座莲台,显得格外怪异。心中苦楚无人知晓,踏马而行,留下血痕。头发凌乱,懒得去理会,理会又何必呢?没有笔墨,怎能倾诉心中的苦楚?笑雀在笼中啄食,看似欢快,实则空虚。桃核与鸳鸯,谁来敲开,终究是虚幻的磨折。大刀为何误了良辰美景,谎言破碎了天边的残月。你何必要让竹子每寸生出节来,增添烦恼?
注释
- 石阙:指的是寺庙或神庙的门口。
- 笙炙:笙是乐器,炙指热烈的气氛。
- 莲台:佛教中供奉佛像的座位,象征神圣。
- 去心莲子:莲子常用来比喻内心的苦楚。
- 马蹄痕流血:象征着战争或冲突带来的痛苦。
- 桃核鸳鸯:桃核象征爱情,鸳鸯象征和谐的伴侣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谦,明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以其诗词的情感深邃、意象丰富而著称,常常运用复杂的情感表达和典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历史阶段,沈谦通过抒发内心的苦楚,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无奈与悲哀。
诗歌鉴赏
《花心动•怨词用谢无逸韵 其一》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怨词,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内心悲痛。诗的开头便以“石阙口中悲不语”引入,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沉重的氛围。笙声的热烈与内心的空虚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中情感的复杂性。接下来的三尊佛与四座莲台则是对宗教信仰的一种反思,似乎在质疑这种外在的神圣是否能慰藉内心的苦痛。诗中反复提到的“苦”和“血”暗示着内心的挣扎与痛苦,表现出作者对人世纷扰的无奈与不满。
在诗的中段,诗人以“笑雀见笼糠,空生欢悦”来描绘表面欢快的生活与内心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加深了对内心痛苦的刻画。最后,关于“大刀”和“谎破镜”的描写,象征着爱情的破裂与失落,展现出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惋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人面对生活苦难时的无力与悲伤,读来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石阙口中悲不语:在寺庙的门口,静默中充满悲伤。
- 笙炙眼儿空热:音乐声热烈,却让人感到内心的空虚。
- 三尊佛儿,四座莲台:神圣的佛像与莲台,反衬出内心的孤独。
- 这位怪侬多设:暗指对他人的不解与无奈。
- 去心莲子谁知苦:心中的苦楚无人知晓。
- 冲阵马蹄痕流血:战斗带来的痛苦与伤痕。
- 乱头发只消不理:对生活的无所谓态度。
- 理时休结:即使理清了,结局又有什么意义。
- 没有笔儿怎撇:没有工具,无法表达内心。
- 笑雀见笼糠,空生欢悦:表面欢快,内心却空虚。
- 桃核鸳鸯,那个敲开:美好的爱情被磨灭。
- 大刀底事误佳期:因误会而错失良缘。
- 谎破镜天边残月:谎言让美好的回忆破碎。
- 你何苦,寸寸竹儿生节:为何让生活如此艰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桃核鸳鸯”比喻爱情的脆弱。
- 拟人:将雀鸟赋予情感,强调内心的孤独。
- 对仗:各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内心苦痛的深刻体察,反映出人们在面对生活的挫折与情感的失落时的无奈与悲伤,表达了对美好过去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无力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阙:象征宗教与静默的悲伤。
- 笙炙:代表热烈却虚无的生活态度。
- 莲台:象征纯洁与神圣的追求。
- 马蹄痕:暗示战争与痛苦的痕迹。
- 桃核鸳鸯:象征爱情的脆弱与破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花心动•怨词用谢无逸韵 其一》作者是哪一位?
A) 李白
B) 杜甫
C) 沈谦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石阙”是指什么?
A) 山水
B) 寺庙
C) 房屋
D) 河流 -
“乱头发只消不理”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无所谓
B) 开心
C) 忧伤
D) 愤怒
答案
- C) 沈谦
- B) 寺庙
- A) 无所谓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离骚》 屈原
- 《相见欢》 李煜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花心动•怨词用谢无逸韵 其一》都表达了对孤独与思乡的情感,但前者更显直接的思念,后者则通过复杂的意象展现出内心的苦痛与无奈。李白的诗用明亮的月光引发思念,而沈谦则用暗淡的佛像与莲台反映内心的迷茫与失落。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沈谦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