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思佳客
作者: 郑骞 〔清代〕
黄鹄凌霄未免饥。
瞎驴转磨竟何之。
扑灯蛾子原无赖,
作茧春蚕亦太痴。
频思索,几然疑。
三年赢得骨撑皮。
茫茫慧海休重问,
香茗看花最好时。
白话文翻译:
黄鹄在高空盘旋,却仍然感到饥饿。
瞎驴在磨坊里转来转去,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扑向灯火的蛾子本就不知廉耻,
而春蚕自缚其茧也显得过于痴迷。
频繁地思索,心中渐生疑惑。
三年间只为得个骨架撑着皮。
对于浩瀚的智慧海洋,何必再去追问,
不如在品茗赏花的最佳时光里安稳度日。
注释:
字词注释:
- 黄鹄:黄鹄,指一种高飞的鸟,象征高洁的志向。
- 瞎驴:比喻盲目无知的人,转磨指在无意义的劳动。
- 扑灯蛾子:扑向灯光的蛾子,象征盲目追求。
- 作茧春蚕:春蚕吐丝作茧,形容自我束缚。
- 慧海:智慧的海洋,象征深奥的知识和道理。
典故解析:
- 黄鹄与春蚕:传统文化中常用来比喻志向和执着。黄鹄寓意高远理想,而春蚕则象征勤勉和奉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骞,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诗歌的清新典雅、情感细腻而著称。其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思佳客”是在郑骞对生活与理想的思考中产生的,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以及对虚无的反思,可能受当时社会环境与个人经历的影响。
诗歌鉴赏:
郑骞的《思佳客》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表达了对人生理想的追寻与反思。开头以“黄鹄凌霄未免饥”引入,诗人用自然界的景象勾勒出一种渴望与不满,暗示人对于理想的追求,即使身处高位也难以满足。接着“瞎驴转磨竟何之”,通过对无知者的描绘,表现出在无意义的努力中迷失方向的痛苦。
诗中接连提到“扑灯蛾子”和“作茧春蚕”,强调自我束缚与盲目追求的悲剧,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最后,诗人用“茫茫慧海休重问,香茗看花最好时”来总结,通过对智慧的海洋的否定,转而推崇一种更为安然的生活态度,提倡在平淡中享受生活的美好。
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既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又有对现实的无奈接受,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思索与宁静的氛围,引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黄鹄凌霄未免饥”:黄鹄高飞,内心却仍感到饥饿,暗指理想的空洞与追求的无果。
- “瞎驴转磨竟何之”:无知的驴子在磨坊里转来转去,象征无意义的劳作与生活。
- “扑灯蛾子原无赖”:蛾子扑向灯火,说明盲目的追求往往是愚蠢的。
- “作茧春蚕亦太痴”:春蚕自缚,表现了自我牺牲与执迷不悟的悲哀。
- “频思索,几然疑”:频繁思索中生出疑惑,展现了对人生意义的困惑。
- “三年赢得骨撑皮”:三年间只得一具空壳,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茫茫慧海休重问”:关于智慧的海洋,不必再去追问,显露出对知识的无奈。
- “香茗看花最好时”:在品茗赏花时,享受当下的宁静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黄鹄、瞎驴、蛾子和春蚕等意象比作人生的不同侧面。
- 拟人:赋予蛾子、春蚕以人的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香茗看花”,在形式上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警示人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可能会迷失方向,最终得不偿失。诗人建议在安静的时光中品味生活的美好,强调了内心的平和与宁静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鹄:象征理想与追求。
- 瞎驴:象征迷失方向的无知者。
- 灯蛾:象征盲目和愚昧。
- 春蚕:象征执着与自我牺牲。
- 香茗与花:象征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黄鹄象征什么?
- A. 高洁的理想
- B. 盲目的追求
- C. 自我束缚
-
诗中提到的“瞎驴”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明智的选择
- B. 无意义的劳动
- C. 对理想的追求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 A. 继续追问人生的意义
- B. 在平淡中享受生活
- C. 对现实的绝望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终南别业》相比,两首诗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但《思佳客》更显哲理性,而《终南别业》则更注重自然的宁静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郑骞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