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罗香 题姚品侯天涯行脚图》
时间: 2025-01-06 13:34: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桑下浮屠,栖迟信宿,狂笑重逢无恙。
八十行童,忙煞赵州和尚。
惊笠重泰岱霜寒,讶衣冷舒庐风飏。
息肩时越水吴山,高挑又向竹篷放。
琴棋书画累赘,还藉横磨剑,荡开缠障。
具大神通,拿住化龙禅杖。
填海恨精卫勤劬,补天术女娲惆怅。
更面壁消歇音尘,草鞋閒五两。
白话文翻译
在桑树下的浮屠寺,栖息和停留,欢笑着重逢,彼此安好。
八十岁的行童,忙得不可开交,赵州和尚也显得疲惫。
在泰岱山上,寒霜袭来,惊得我帽子掉落,衣服被庐风吹凉。
我在越水和吴山之间休息,肩膀高高地向竹篷放松。
琴棋书画成为累赘,却还依赖磨剑来荡开缠绕的障碍。
具备大神通的我,手握化龙的禅杖。
填海的精卫辛勤不懈,补天的女娲感到惆怅。
更在墙壁前静坐,消除音尘,草鞋闲放,轻便舒适。
注释
- 桑下浮屠:桑树下的佛塔,象征着清静的修行环境。
- 狂笑重逢无恙:欢笑着重逢,表示与友人相见时的喜悦和安好的状态。
- 八十行童:指年迈的道士,赵州和尚是唐代著名的禅宗大师。
- 惊笠:帽子被风吹落,形象地描绘出寒冷的天气。
- 草鞋闲五两:草鞋轻便,象征着作者的悠闲自在。
典故解析
- 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讲述精卫鸟为了填平大海而不断努力,象征着坚持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 女娲补天:出自《淮南子》,女娲用五色石补天的故事,象征着创造和修复的能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克家,近代诗人,生于清末,逝于民国,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而著称。其诗作品多反映出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常常融合古典与现代的元素。
创作背景
《绮罗香》创作于一个充满动荡的时代,诗人以行脚的方式探索人生,反映出对人际关系、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绮罗香》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和修行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领悟和对生命的思考。开篇即以“桑下浮屠”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展现了修行者的生活状态。接着提到“八十行童”,不仅描绘了修行者的忙碌,也暗示了人生岁月的流逝。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时,使用“惊笠重泰岱霜寒”,展现了严寒的环境与内心的惊喜,形成鲜明的对比。
诗中提到的“琴棋书画”与“横磨剑”,表明了对艺术与修行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琐事的反思,认为这些都成为了负担。后半部分提到的“精卫填海”和“女娲补天”,则是对人类努力与追求的赞美,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最后,诗人选择“更面壁消歇音尘”,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回归内心的追求,显示了对当下生活的反思与释然。整首诗在意象丰富的描绘中,传达出一种超脱现实的哲学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桑下浮屠: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环境,暗示修行者的生活。
- 狂笑重逢无恙: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友谊。
- 八十行童:暗示人生无常,岁月流逝。
- 惊笠重泰岱霜寒:展现了自然的严酷与内心的惊喜。
- 琴棋书画累赘:反映了艺术追求与生活负担之间的矛盾。
- 具大神通:表达了修行者的超凡脱俗和力量。
- 填海恨精卫勤劬:象征着坚持不懈的努力。
- 补天术女娲惆怅:表现出创造与修复的渴望与无奈。
- 更面壁消歇音尘:体现出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琴棋书画累赘”将艺术与负担相对比,增加了诗的深度。
- 对仗:如“填海恨精卫勤劬,补天术女娲惆怅”,上下句相对,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修行者的生活与哲学思考,传达出对生命、友谊与努力的反思与感悟,展示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桑下:象征着宁静与安详。
- 浮屠:代表了修行与精神追求。
- 寒霜:象征着人生的艰难与挑战。
- 精卫:象征着坚持不懈的精神。
- 女娲:象征着创造和修复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八十行童”指的是哪个角色?
- A. 年轻的僧人
- B. 年迈的道士
- C. 普通的行人
- D. 诗人的朋友
-
填空题:诗中提到“填海恨精卫勤劬”,表达了__的精神。
-
判断题:诗的主题是对繁忙生活的赞美。 (对/错)
答案
- B
- 坚持不懈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的作品,反映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探讨。
- 《静夜思》:李白的另一首经典,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与《绮罗香》的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但《春江花月夜》更多地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而《绮罗香》则深刻反思了人生的哲理。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张克家生平与作品研究》
- 《古诗词的美学与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