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雷峰登高》

时间: 2025-01-04 10:13:12

万方多难此登台,今古兴亡尽客杯。

北郭白梨何地落,东篱黄菊满园开。

人归野渡秋原晚,日入长江霜气来。

一领衲衣寒不到,百年猿狖为谁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雷峰登高
作者: 释函是 〔明代〕

万方多难此登台,
今古兴亡尽客杯。
北郭白梨何地落,
东篱黄菊满园开。
人归野渡秋原晚,
日入长江霜气来。
一领衲衣寒不到,
百年猿狖为谁哀。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多灾多难的时代,我站在这里登高望远,举杯畅饮,缅怀历史的兴亡。北边的白梨树,不知落了多少花瓣?东边的菊花已经开满了整个园子。人们在黄昏时分归来,渡过秋天的河流,夕阳西下,长江的霜气渐浓。我身穿的僧衣虽然寒冷,却没有感觉到寒意,而那百年猿猴却在为谁而哀嚎呢?

注释

  1. 万方:四面八方,指全国各地。
  2. 登台:指登上高处,寓意登高望远。
  3. 兴亡:指国家或朝代的兴起与灭亡。
  4. 北郭:指城市的北边。
  5. 白梨:一种果树,此处可能象征着美好事物的凋零。
  6. 东篱:指东边的篱笆,常用来指代园中景色。
  7. 人归:指人们回家。
  8. 野渡:指乡村的小渡口。
  9. 日入:太阳下山。
  10. 衰气:指秋冬时节的寒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释函是,明代诗人,因其禅宗背景,诗歌多有哲理思考,风格简洁明了,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重阳节期间,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诗歌鉴赏

《九日雷峰登高》是一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怀相结合的诗作。诗人在重阳节时,登上雷峰,面对万千景象,感慨历史的兴亡与人生的无常。开头“万方多难此登台”,便道出了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诗人以此为起点,引出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北郭白梨和东篱黄菊的描写,形成强烈的对比,白梨的凋零象征着逝去的过去,而黄菊的盛开则寓意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尤其是“人归野渡秋原晚,日入长江霜气来”,展现了生命的孤独与无奈。诗人在夕阳余晖中感受到的霜气,仿佛是对人生苦短的感叹。

最后两句“一领衲衣寒不到,百年猿狖为谁哀”,则是诗人将个人孤独与自然生命的悲哀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切思考。整体看,诗作通过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的结合,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感怀。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万方多难此登台”:诗人在多难的时局中登高,感慨历史的动荡。
    • “今古兴亡尽客杯”:借饮酒来缅怀历史的兴亡。
    • “北郭白梨何地落”:思考美好事物的逝去。
    • “东篱黄菊满园开”:对比中,表达对生命的希望。
    • “人归野渡秋原晚”:描绘归家的孤独与宁静。
    • “日入长江霜气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一领衲衣寒不到”:表达对世俗寒冷的淡然。
    • “百年猿狖为谁哀”:引发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2. 修辞手法

    • 对比:白梨与黄菊的对比,展现生死交替。
    • 拟人:猿狖的哀嚎,赋予动物以情感,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
  3. 主题思想

    • 本诗表达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思考,揭示了生命的无常与时光流逝的悲哀,同时也展现了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1. 白梨:象征着逝去的美好与历史的沉淀。
  2. 黄菊: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3. 长江:象征着历史的流逝,时间的无情。
  4. 猿狖:象征着生命的孤独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万方多难”是指什么?
    • A. 国家繁荣
    • B. 国家动荡
    • C. 个人烦恼
  2. 诗人通过什么手法表现历史的对比?
    • A. 拟人
    • B. 对比
    • C. 比喻
  3. “日入长江霜气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哀伤
    • C. 宁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有登高望远的主题,但更侧重于国家的忧患与个人的孤独。
  • 李白《静夜思》:则表现了思乡之情,与《九日雷峰登高》的历史感和哲理性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诗经与古诗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