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南阳与诸公会》

时间: 2025-01-01 14:17:30

憭慄霜华六幕空,丹萸成佩菊芬丛。

香浮彭泽仙巾酒,影落龙山宴帽风。

诗笔娱情真泣豆,舞腰回节更惊鸿。

夕阳峣榭愁重顾,不见舂陵旧郁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憭慄霜华六幕空,
丹萸成佩菊芬丛。
香浮彭泽仙巾酒,
影落龙山宴帽风。
诗笔娱情真泣豆,
舞腰回节更惊鸿。
夕阳峣榭愁重顾,
不见舂陵旧郁葱。

白话文翻译:

在霜华覆盖的天空下,显得格外空旷;红色的萸果成了佩饰,菊花芬芳四溢。香气飘浮在彭泽湖上,犹如仙人的酒宴,影子投射在龙山上,轻风拂动着宴会的帽子。诗笔所描绘的欢乐情景,真让人泪水涟涟;舞姿翩翩,节拍更使人惊叹如鸿雁飞翔。夕阳照耀下的楼阁,愁苦的目光不断回望,却不见舂陵那旧日的郁葱景色。

注释:

  • 憭慄:形容霜华的样子,给人一种凛凛的感觉。
  • 丹萸:红色的萸果,古人常用作佩饰。
  • 彭泽:指彭蠡湖,古代名湖,常被用作宴饮的场所。
  • 龙山:指龙山,风景名胜,常为游乐之地。
  • 舂陵:指舂陵,古代的一个地方,常用来比喻故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庠,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风格典雅而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九月九日重阳节,重阳节是古人登高望远、吟诗作乐的日子,诗中描绘了聚会的欢乐与对故土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对友人和故乡的深厚感情。

诗歌鉴赏:

《九日南阳与诸公会》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重阳节的情景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以“霜华六幕空”描绘出一种清冷的秋景,仿佛一幅空旷的画面,营造出了一种宁静又略显孤寂的氛围。接着,诗人用“丹萸成佩”和“菊芬丛”描绘了重阳节的传统习俗,突显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在酒席上,诗人细腻地捕捉到了“香浮彭泽”的美好瞬间,体现了与友人欢聚的愉悦。而“影落龙山宴帽风”更是将自然与人事结合,生动地描绘了宴会的热烈气氛。接下来的“诗笔娱情真泣豆”,表达了诗人在欢聚中对往事的感慨,泪水与欢笑交织,情感真挚而深刻。

最后两句“夕阳峣榭愁重顾,不见舂陵旧郁葱”则转向了对故乡的思念,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楼阁上,带来一丝惆怅,舂陵的旧景再也无法见到,令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故土的遥不可及。整首诗通过对节日的描写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浓厚的乡愁与人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憭慄霜华六幕空:描绘了秋霜覆盖的天空,意境空灵。
  2. 丹萸成佩菊芬丛:表现了节日的热闹,萸果与菊花的搭配象征着重阳佳节的传统。
  3. 香浮彭泽仙巾酒:描绘了友人聚会的欢乐,酒香四溢。
  4. 影落龙山宴帽风:自然景色与人事交融,表现出欢乐气氛。
  5. 诗笔娱情真泣豆:诗人在欢聚中感慨,泪水与欢笑交织。
  6. 舞腰回节更惊鸿:舞姿优雅,节奏感强,令人惊叹。
  7. 夕阳峣榭愁重顾:夕阳下的楼阁,带来愁苦的回望。
  8. 不见舂陵旧郁葱: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感慨时光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香浮彭泽”,将香气比作浮动的气息,生动形象。
  • 对仗:如“诗笔娱情真泣豆”和“舞腰回节更惊鸿”,表现出诗歌的对称美。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情,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欢乐场景与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感情和对往昔的怀念,展现了浓烈的乡愁与人情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华: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带有清冷的意象。
  • 丹萸:代表节日的习俗,象征着美好与团圆。
  • 彭泽:寓意着欢聚的场所,象征着友谊与快乐。
  • 龙山:自然美景的象征,增加了诗的意象层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 A. 春节
    • B. 重阳节
    • C. 中秋节
  2. “夕阳峣榭愁重顾”中的“峣榭”指的是什么?

    • A. 高大的建筑
    • B. 精致的楼阁
    • C. 茂密的森林
  3.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 A. 霜华
    • B. 舂陵
    • C. 丹萸

答案:

  1. B. 重阳节
  2. B. 精致的楼阁
  3. B. 舂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描绘了重阳节的主题,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通过对兄弟的思念,展现了浓厚的家庭情感,两者都体现了思乡的情感,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