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沈癯樵画史》
时间: 2025-01-01 05:46: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悼沈癯樵画史
作者: 吴宽 〔明代〕
秣陵春色厌驱驰,
投老吴门白发垂。
灯下解衣盘礴处,
山中持斧啸歌时。
一贫比宪元非病,
三绝如虔不数痴。
落日高堂开障子,
云峰烟树使人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与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感到疲惫,厌倦了奔波,回到老家吴门,白发苍苍。灯下,他解开衣服,悠闲地品味生活;在山中,他手持斧头,欢快地高歌。虽然生活贫困,但与古人比起来,自己并不觉得有什么病痛。即使拥有三绝(诗、书、画),也不觉得有何值得骄傲。落日时分,高堂的窗户打开,外面云峰和烟雾笼罩的树木让人感到无尽的悲伤。
注释:
- 秣陵: 今南京市,因其春色美丽而著称。
- 吴门: 指古代吴地,今江苏省南京市,诗人的故乡。
- 白发垂: 形容年老,头发已经白了。
- 解衣: 指在灯下放松身心,解开衣服,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状态。
- 持斧啸歌: 山中持斧劈柴时高歌,展现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 一贫比宪: 比起汉代的宪宗,诗人并不觉得贫困是一种病痛。
- 三绝如虔: 指诗、书、画三方面的造诣,如同虔诚的信仰,不需过多炫耀。
- 障子: 是一种窗户,诗中指打开窗户欣赏外面的景色。
- 云峰烟树: 形容云雾缭绕的山峰和树木,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宽,明代诗人,出生于南京,因其诗歌题材多与故乡有关,作品情感真挚,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晚年,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故乡的怀念,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色为引子,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友人沈癯樵的悼念。诗中表现的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世事的感慨。开篇“秣陵春色厌驱驰”一句,用春色来映衬诗人的心情,表达了对繁忙生活的厌倦。接着,诗人回到老家吴门,白发苍苍,感受到岁月的流逝。灯下的解衣与山中持斧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在不同境遇中的心态变化,既有对生活的享受,也有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在这首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一贫比宪元非病”,说明自己并不因贫穷而自怨自艾,反而是一种淡然的态度。“三绝如虔不数痴”则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表现出他对自己技艺的自信与谦卑。最后两句“落日高堂开障子,云峰烟树使人悲”更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悲伤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秣陵春色厌驱驰: 春天的美景让人厌倦了奔波的生活。
- 投老吴门白发垂: 回到故乡,已是白发苍苍,感慨岁月。
- 灯下解衣盘礴处: 在灯光下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平静。
- 山中持斧啸歌时: 手持斧头在山中欢快地歌唱,表现一种自由的心态。
- 一贫比宪元非病: 贫穷并不是病,诗人以平静的心态看待生活。
- 三绝如虔不数痴: 拥有诗、书、画三绝的技艺,表现出一种内心的追求。
- 落日高堂开障子: 落日时分,打开窗户欣赏外面的风景。
- 云峰烟树使人悲: 云雾缭绕的山峰和树木让人感到悲伤的氛围。
修辞手法:
- 对比: 诗中将灯下的悠闲与山中持斧的自由对比,展现了诗人的内心挣扎。
- 象征: 落日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逝去,云峰烟树则象征着诗人的忧伤与惆怅。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春色的描绘和对故乡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展现了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与对艺术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色: 象征生机与希望,反衬诗人的疲惫与厌倦。
- 白发: 象征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灯下: 象征内心的宁静与自我反思的空间。
- 山中: 象征自由与归属感,表现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秣陵春色厌驱驰”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厌倦
C. 激动 -
诗人提到“一贫比宪元非病”,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A. 贫穷是一种病
B. 贫穷并不可怕
C. 贫穷是值得骄傲的 -
最后两句“落日高堂开障子,云峰烟树使人悲”中,云峰烟树象征了什么?
A. 希望
B. 悲伤
C. 快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 《悼沈癯樵画史》 vs. 《静夜思》: 两首诗均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但《静夜思》更强调对亲人的思念,而《悼沈癯樵画史》则聚焦于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艺术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吴宽的生平与作品研究》
- 《古诗词赏析与解读》
- 《中国古代诗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