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人月圆 粉团
作者: 高濂 〔明代〕
珑璁堆髻光摇雪,初试汉宫妆。
谁为擎出,摩尼沧海,滑影团香。
更讶瓣叠江梅,毬攒风絮,色皎青霜。
杯倾夜月,牡丹斗艳,芍药联芳。
白话文翻译
在这首诗中,描绘了女子的妆容和美丽,首先是她那华丽的发髻在灯下闪耀着光辉,仿佛白雪一般。她正在尝试汉代宫女的妆容,显得格外动人。有人举出摩尼宝石,仿佛从浩瀚的海洋中升起,映出她那优雅的身影,散发着香气。更让人惊讶的是,她的脸颊如同江梅花瓣重叠,风中轻飘的如同絮状物,面色如霜般皎洁。杯中的酒倾斜,映照着夜空的明月,牡丹花争相开放,芍药花也绽放芳香。
注释
字词注释
- 珑璁:形容灯光闪烁的样子。
- 堆髻:指高高的发髻。
- 汉宫妆:古代汉代宫女的妆容。
- 摩尼:传说中的宝石,象征美好。
- 沧海:形容广阔的海洋。
- 滑影团香:轻盈的身影散发出的香气。
- 瓣叠江梅:梅花瓣仿佛重叠,形容美丽。
- 毬攒风絮:像球一样聚集的风和絮,形容轻盈飘动。
- 色皎青霜:面色如霜一般洁白。
- 杯倾夜月:酒杯倾斜,映照月光。
典故解析
- 汉宫妆:源于汉代宫廷文化,强调华丽与优雅,是古代女性美的象征。
- 摩尼沧海:摩尼是佛教中的宝物,常用来象征珍贵事物,结合沧海构成了美与神秘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濂,明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表现女性之美和情感,风格清丽、细腻。
创作背景
《人月圆 粉团》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对女性美的追求与赞美,诗中通过对女性妆容和身姿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审美观念。
诗歌鉴赏
《人月圆 粉团》是一首形象生动、情感细腻的诗,展现了女性的妆容与风采。诗中通过对女子的发髻、妆容和周围环境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华美而梦幻的氛围。首句“珑璁堆髻光摇雪”便以形象的比喻展示出女子的光彩照人,紧接着的“初试汉宫妆”则将古代宫廷的审美意蕴引入,为整首诗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诗中多次使用意象,如“摩尼沧海”与“滑影团香”,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感,也增添了一种神秘与优雅的气息。最后的“杯倾夜月,牡丹斗艳,芍药联芳”将女子的美丽与自然的景色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整首诗融合了对女性美的赞美与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出一种柔美、清雅的情感,展现了高濂在诗词创作上的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珑璁堆髻光摇雪:描绘女子的发髻如同雪一般洁白,闪耀着光辉。
- 初试汉宫妆:女子尝试古代宫女的妆容,显得格外妩媚。
- 谁为擎出,摩尼沧海:有人展示摩尼宝石,仿佛从大海中浮现,增添了一份神秘。
- 滑影团香:轻盈的身影散发着香气,突显她的优雅。
- 更讶瓣叠江梅:女子的脸颊如同梅花瓣重叠,形容她的美丽。
- 毬攒风絮,色皎青霜:如同聚集的球与轻飘的絮,面色洁白如霜,强调她的清丽。
- 杯倾夜月,牡丹斗艳:酒杯倾斜,映照夜空明月,牡丹花竞相开放,展现出热闹的景象。
- 芍药联芳:芍药花也绽放出芳香,进一步渲染了美好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髻光摇雪”,形象地比喻女子的头发。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女子的美结合,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杯倾夜月,牡丹斗艳”,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女子美丽的细致描写,表现了对女性优雅与柔美的赞美,同时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的审美观念,表达了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与赞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发髻:象征女性的美丽与优雅。
- 汉宫妆:体现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 摩尼:象征珍贵与神秘。
- 牡丹、芍药:代表繁华与美丽。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发髻与妆容不仅是外在的美,更代表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与角色。摩尼则象征着美好的愿望与追求,牡丹和芍药则是美好生活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汉宫妆”是指什么?
- A. 唐代宫女的妆容
- B. 汉代宫女的妆容
- C. 宋代宫女的妆容
-
“珑璁堆髻光摇雪”中“摇雪”形容什么?
- A. 发髻的颜色
- B. 发髻的光泽
- C. 发髻的高度
-
诗中提到的“摩尼”代表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宝石
- C. 一种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同样描绘女性之美。
- 李清照的词作:表达女性的情感与美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相思》:同样表现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侧重于情感的抒发。
- 李白的《月下独酌》: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有对月亮的描写,展现出夜的美丽与孤独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文学史》
- 《古典诗词鉴赏》
- 《高濂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