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时间: 2025-01-06 09:26:17

露下空阶寒漏咽。

历历秋星,不及弯环月。

分得清光仍皎洁。

不辞孤影成凄切。

长向秋来伤暗别。

万事难忘,此恨何时绝。

远梦无凭山万叠。

连环已解愁香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露下空阶寒漏咽。历历秋星,不及弯环月。分得清光仍皎洁。不辞孤影成凄切。长向秋来伤暗别。万事难忘,此恨何时绝。远梦无凭山万叠。连环已解愁香歇。

白话文翻译:

露水在空荡荡的台阶上滴落,声音似乎在低声哭泣。那闪烁的秋星,无法与弯弯的明月相比。我虽能分得那清冷的光辉,依旧感到孤独的影子令人凄凉。每当秋天来临,总是伤感于那无声的离别。万千事物难以忘怀,这份怨恨何时才能消除?远方的梦境无法依托,只能在重重山峦中徘徊。连环的愁苦已经解开,香气也随之消散。

注释:

  • 寒漏:指露水滴落的声音,形容寒冷和孤寂。
  • 弯环月:形容弯曲的月亮,暗示美好的事物。
  • 孤影:独自的身影,表示孤独感。
  • 暗别:无声的离别,指感情的失落。
  • 万事难忘:一切往事难以忘怀。
  • 远梦无凭:遥远的梦境没有依托,意味着无法实现的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侃(1885-1944),字仲明,号惕叟,近现代著名诗人、学者。他曾在清华大学任教,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和传播,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蝶恋花》作于黄侃人生的某个阶段,正值其对生活感悟加深之时,时局动荡,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交织,促使他对孤独和离别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蝶恋花》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伤感。开头的“露下空阶寒漏咽”以寒冷的露水声引入,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忧伤。接着,通过“历历秋星,不及弯环月”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尽管秋星闪烁,但无法比拟那弯月的皎洁,象征着追忆往昔的美好。

接下来的“长向秋来伤暗别”则是情感的高潮,诗人将秋天与离别相联系,传达出对逝去岁月的无奈与惋惜。末尾的“连环已解愁香歇”则表明尽管愁苦有所释放,但内心的空虚与失落依然存在,形成了一种对比,令整首诗更显深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露下空阶寒漏咽”:描绘秋夜的寒意,露水低声滴落,营造出孤寂的氛围。
    2. “历历秋星,不及弯环月”:强调秋星的微弱,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3. “分得清光仍皎洁”:尽管能得到月光的照耀,内心依旧感到孤独。
    4. “不辞孤影成凄切”:承认孤独的身影使人感到凄凉。
    5. “长向秋来伤暗别”:秋天的到来令诗人想起过去的离别,表达伤感。
    6. “万事难忘,此恨何时绝”:对往事的难忘与对怨恨的渴望解脱。
    7. “远梦无凭山万叠”:梦境遥远,无法依托,暗示对未来的迷茫。
    8. “连环已解愁香歇”:虽然愁苦有所释放,但内心的空虚依然。
  • 修辞手法:此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例如,“历历秋星”与“弯环月”的对比,形成鲜明的视觉冲击。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孤独、离别的深切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往事的追忆。

意象分析:

  • 露水:象征孤独与忧伤。
  • 秋星:代表渺小而无法触及的美好。
  • 弯月:象征理想与希望。
  • 孤影:表现孤独的心境。
  • 远梦:暗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寒漏”指的是什么?
    A. 温暖的阳光
    B. 凄凉的露水声
    C. 动人的旋律

  2. “长向秋来伤暗别”中的“暗别”是什么意思?
    A. 明亮的分别
    B. 无声的离别
    C. 轻松的告别

  3. 诗人通过“弯环月”来表达什么?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往昔的怀念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了离愁别绪,语言更为婉约,情感更为细腻。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通过对月的描写,传达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黄侃诗文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