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萧长史看妓》

时间: 2025-01-04 07:46:56

燕姬奏妙舞,郑女发清歌。

回羞出曼脸,送态入嚬蛾。

宁殊值行雨,讵减见凌波。

想君愁日暮,应羡鲁阳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燕姬奏妙舞,郑女发清歌。
回羞出曼脸,送态入嚬蛾。
宁殊值行雨,讵减见凌波。
想君愁日暮,应羡鲁阳戈。

白话文翻译:

燕国的美女在翩翩起舞,郑国的姑娘在清唱动听的歌。
她们的羞涩如花般绽放,妩媚的神态如同蛾眉般轻柔。
即使此时正值细雨绵绵,又怎能减少看她们如同凌波仙子般的美丽呢?
我想你在黄昏时分的愁苦,应该羡慕那鲁国的战士们。

注释:

  • 燕姬:指燕国的美女。
  • 郑女:指郑国的女子,古时常用来代表美丽的女性。
  • 曼脸:指女子的柔美面容。
  • 嚬蛾:形容女子的神态,像蛾眉一样妩媚。
  • 宁殊:宁可不同于。
  • 凌波:比喻女子如水面上的波浪,轻盈而美丽。
  • 鲁阳戈:指鲁国的士兵,象征着勇敢和豪情。

典故解析:

  • 燕姬、郑女:在古代文学中,燕国与郑国的美女常被用作美的象征,代表了那时的风华绝代。
  • 鲁阳戈:鲁国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国家,鲁阳戈可能暗指鲁国的勇士,表现出一种对英雄气概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萧纪,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生平鲜有记载,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美的追求,语言清新流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美丽的女子和愁苦的心情,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局的无奈。

诗歌鉴赏:

《同萧长史看妓》是萧纪的经典之作,诗中通过描绘燕姬和郑女的舞蹈歌唱,展示了古代歌舞的美丽与优雅。诗的开头两句通过“燕姬”和“郑女”的形象,营造出一种优雅而动人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一场华丽的宴会之中。接下来,诗人把目光从舞者的美丽转向自己的心情,通过“回羞”与“送态”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含羞与妩媚,反映出一种柔情与淡雅。

而“宁殊值行雨,讵减见凌波”则体现了诗人对美的执着,即使在细雨纷飞中,女子的美丽依旧如水波般轻盈动人。最后一句“想君愁日暮,应羡鲁阳戈”则是一种情感的转折,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美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与惆怅。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景交融,以美丽的舞蹈与音乐为背景,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了古代诗词所特有的细腻与优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燕姬奏妙舞:描绘了燕国的美女在翩翩起舞的场景,表现出舞姿的优雅。
  2. 郑女发清歌:郑国的女子在唱着清丽动听的歌曲,音乐与舞蹈相辅相成。
  3. 回羞出曼脸:女子在表演时显得羞涩,面容如花般娇美。
  4. 送态入嚬蛾:她们的神态妩媚动人,像是蛾眉般轻盈。
  5. 宁殊值行雨:即使在下雨的时候,舞者的美丽依然无减。
  6. 讵减见凌波: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她们依旧如水波般轻盈。
  7. 想君愁日暮:诗人思念友人,感到日暮时分的愁苦。
  8. 应羡鲁阳戈:表达了对鲁国勇士的羡慕,暗示对英雄气概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见凌波”比喻女子的轻盈。
  • 对仗:如“燕姬奏妙舞,郑女发清歌”上下句对仗工整。
  • 拟人:通过人的情感来描绘自然景象,展现内心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舞蹈与歌唱的描绘,传达了对美的赞美与对友人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在动荡时代的柔情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姬:象征美丽与优雅。
  • 郑女:代表清雅与歌声。
  • 行雨:象征生活的困境与无奈。
  • 凌波:象征轻盈与美丽。
  • 鲁阳戈:象征勇敢与豪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燕姬”代表哪个国家的美女? a) 鲁国
    b) 郑国
    c) 燕国
    d) 楚国

  2. 诗中“回羞出曼脸”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羞涩
    c) 愤怒
    d) 悲伤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鲁阳戈”象征什么? a) 美丽
    b) 豪情
    c) 愁苦
    d) 友谊

答案:

  1. c) 燕国
  2. b) 羞涩
  3. b) 豪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都表现出对自然美的描绘,但王维更注重自然的幽雅与宁静。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了美的意象,但李白的诗更侧重于豪放与壮阔。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南北朝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