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城铃柝夜如何,檐马西风搅梦多。
白发萧萧人不寐,半规新月照沙河。
白话文翻译:
在这满城的铃声与更鼓之夜,外面寒风阵阵,搅动了我无数的梦。白发苍苍,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半个月牙的月亮照在沙河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铃柝:铃声与更鼓,是古代夜间报警的工具,象征城市的宁静被打破。
- 檐马:檐下的马,指的是夜里马在屋檐下发出的声音。
- 萧萧:形容白发的多,表达了诗人的衰老与无奈。
- 半规新月:半圆形的新月,表示月亮的形状,象征着夜晚的宁静和孤独。
- 沙河:可理解为小河流淌,夜晚的景象。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通过“白发”、“新月”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孤独感的感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承宗(1550年-1626年),字子亨,号鹤龄,明代文学家,擅长诗词、散文,文章风格清新,寓意深远,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及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晚年,正值国家动荡、时局不宁之时,表达了他对人生苦短与孤独的感叹,背景中蕴含了他对历史变迁的沉思。
诗歌鉴赏:
《中右所不寐》是一首抒情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夜晚的孤独与无奈。开篇“满城铃柝夜如何”一句,便引入了夜的氛围,城市中的铃声与更鼓的响起,仿佛在叙述着一个不安宁的夜晚。紧接着的“檐马西风搅梦多”,描绘了夜风呼啸,马匹的嘶鸣打破了宁静,暗示着诗人的心绪无法平静,梦境被纷扰的外界所搅动。
“白发萧萧人不寐”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衰老的感慨,他的白发如同秋风中的落叶,显得孤独而无助。在这样的夜晚,他无法入眠,心中充满了对往昔岁月的思索与对未来的迷茫。最后一句“半规新月照沙河”,通过新月的意象,带来一丝幽静的美感,照亮了沙河,也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渴望。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深沉的情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满城铃柝夜如何:描述深夜的城市,铃声与更鼓声此起彼伏,渲染出一种紧迫感和不安。
- 檐马西风搅梦多:西风吹动,马在屋檐下发出声响,打扰了诗人的梦境,表现了内心的焦虑。
- 白发萧萧人不寐:抒发了诗人对老年的感悟,因思虑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 半规新月照沙河:新月的清辉照耀着沙河,意象优美,却又透出一丝孤独的静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发”比作萧萧,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衰老。
- 对仗:如“满城铃柝”与“檐马西风”,形成和谐美感。
- 拟人:风与梦的互动,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孤独的深切体验,表现了对人生苦短的思索和无奈,传达了对宁静与安稳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铃柝:象征夜的宁静被打破,也暗示了社会的不安。
- 西风:代表秋冬的萧瑟,象征着凋零与孤独。
- 白发:象征着衰老、无奈与人生的短暂。
- 新月:象征着希望与孤独的交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铃柝”指的是什么?
- A. 风声
- B. 鼓声
- C. 夜间报警的工具
-
“半规新月照沙河”中的“新月”象征什么?
- A. 希望
- B. 恐惧
- C. 忧伤
-
诗人为何难以入眠?
- A. 因为饿
- B. 因为思虑
- C. 因为生病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静夜思》(李白)
- 《春夜喜雨》(杜甫)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与《中右所不寐》都描绘了夜晚的情景,但前者更多展现了对历史的思考,而后者则关注个人的孤独与衰老。
-
《静夜思》同样以夜为背景,表达了思乡之情,与《中右所不寐》的孤独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孙承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