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楼 入潼关作》
时间: 2025-01-14 05:32:29意思解释
过秦楼 入潼关作
原文展示:
五谷三崤,函关天阻,大河吞渭同流。叹虎狼秦灭,但百二关山,四塞空留。守险少人谋。把西京御气全收。剩虚无宫阙,斜阳千里,隐映林丘。喜华阴庙口琵琶女,唤征人系马,槐曲消愁。教两三莺燕,各衔将紫萼,乱作觥筹。看白帝多情,有明星玉女绸缪。且兴亡莫问,飞杖明朝,云外相求。
白话文翻译:
五谷丰登的三峡,函关的天险阻隔,滔滔大河与渭水同流。我感叹昔日的虎狼之秦已灭,但百二关山仍在,四面八方的险阻只留下空寂。守住险要之地的人少之又少。西京的气势已被完全收回,只剩下空荡荡的宫阙,夕阳照耀下千里之地,映照着林丘。我喜爱华阴庙口的琵琶女,她唤来征人系马,在槐树下消愁。那两三只莺燕,各衔着紫色的花朵,纷纷乱飞如觥筹交错。看看白帝多情,明月星辰相伴,似乎在绸缪着未来。无论兴亡莫问,明天我将飞杖而行,云外寻求新的希望。
注释:
- 五谷三崤:指丰收的三峡。
- 函关:指潼关,是重要的军事关口。
- 虎狼秦灭:感叹秦朝的强盛与灭亡。
- 百二关山:指中国的险要关山,有“百二”之说形容数量多。
- 西京:指西安。
- 琵琶女:指在华阴庙口弹琵琶的女子,象征民间艺术。
- 飞杖:象征出行或追求。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屈大均,明代诗人,生于福建,其诗风广泛,擅长山水、咏史。
-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作者游历潼关时,表达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过秦楼 入潼关作》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描绘了秦朝的兴亡以及对未来的思索。首句通过自然景象引入,表现出对地理险要的感叹,接着引入历史的沉重感,秦朝的灭亡使人唏嘘。诗中提到的琵琶女,则是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带来一丝温暖和人情。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在对历史的反思中,逐渐转向对未来的期待,体现出一种豁达的心态。最后几句更是表现出对命运的洒脱,不再过于执着于历史的兴亡,而是选择向前看,追求新的可能。
整首诗融合了壮阔的自然景观和深邃的历史思考,展现了诗人广阔的胸怀与敏感的情感,是一幅历史与人生的交织画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前四句描绘了潼关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感叹大河与历史的流逝。
- 接着,诗人通过琵琶女的形象,将历史的沉重转化为生活的乐趣,展现人文情怀。
- 最后,诗人以飞杖象征未来的追求,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帝多情”暗指历史的多情与无情。
- 对仗:如“兴亡莫问,飞杖明朝”,表现诗人对生活的洒脱态度。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望,表现出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通过对历史的思考,诗人强调了生活的意义和追求。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函关:象征历史的阻隔与战乱。
- 琵琶女:象征生活的美好与艺术的传承。
- 白帝:象征历史长河中的多情与无情。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函关”是指哪个地方?
- A. 长安
- B. 潼关
- C. 武汉
- D. 杭州
-
诗中琵琶女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生活的苦涩
- B. 对历史的追忆
- C. 生活的乐趣与人情
- D. 战争的悲哀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历史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与追求
- C. 对自然的赞美
- D. 对人情的描绘
-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诗词对比:
- 与《登高》对比:杜甫的《登高》同样表现对历史的感慨与个人命运的思考,但其情感更加沉痛,屈大均则表现出一种洒脱与积极的态度。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屈大均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