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阮郎归 其二 冬日
作者: 俞彦 〔明代〕
布袍芒屩着绵轻。冬来常是晴。
画楼西畔晓曦明。灵禽三两声。
争局罢,斗茶赢。闲园故故行。
晚来红烛俊相迎。休教歌酒停。
白话文翻译:
在冬日里,我身穿布袍,脚踏轻便的草鞋,常常享受着冬日的晴朗。
画楼的西侧,晨曦照耀得分外明亮,几只灵巧的小鸟在鸣叫。
争斗的局面结束后,我在茶桌上赢了。
我在闲暇的园中漫步,直到傍晚时分,红烛点燃,俊俏的主人热情相迎。
不让歌声和酒杯停下来,继续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注释:
- 布袍:一种轻便的衣服,通常用于冬季。
- 芒屩:指草鞋,轻便舒适。
- 画楼:指装饰华丽的楼房。
- 晓曦:早晨的阳光。
- 灵禽:灵巧的鸟儿,象征生机和活力。
- 争局:指竞争的场面。
- 斗茶:古代文人雅士之间的茶艺比拼。
- 闲园:指悠闲的花园。
- 红烛:象征温暖和热情的欢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彦,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对自然的热爱而闻名。其诗作多描绘生活中的细节,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
创作背景:
《阮郎归 其二 冬日》创作于冬日,诗人描绘了冬日的宁静与温暖,可能反映了他在寒冷季节中对温馨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友人相聚的愉悦心情。
诗歌鉴赏:
《阮郎归 其二 冬日》是一首描绘冬日闲适生活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冬天的晴朗与温暖。诗中“布袍芒屩着绵轻”,描绘了诗人轻松自在的装束和心情,体现了冬日的宁静与温暖。接着“画楼西畔晓曦明”,晨曦的光辉照亮了周围的环境,传达出一种清新明朗的气氛。
“灵禽三两声”的描写,给冬日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仿佛在告诉人们即便是寒冷的冬天,自然依旧充满了生命的气息。此后,诗人提到“争局罢,斗茶赢”,展现了文人雅士之间的友谊与竞争,透露出一种轻松愉快的社交氛围。
在“晚来红烛俊相迎”中,红烛的点燃象征着温暖的欢迎,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最后一句“休教歌酒停”则表达了诗人希望继续享受这美好时光的愿望,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冬日中与友人相聚的欢乐时光,反映了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与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布袍芒屩着绵轻:身穿轻便的布袍,脚踏草鞋,表达了诗人在寒冷冬日里轻松自在的状态。
- 冬来常是晴:冬天的日子大多晴朗,体现了冬日的温暖与宁静。
- 画楼西畔晓曦明:描述了画楼旁边早晨的阳光明亮,增强了诗的视觉效果。
- 灵禽三两声:几只小鸟的鸣叫,增添了生机,表现了自然的活力。
- 争局罢,斗茶赢:指文人雅士间的茶艺比拼,表达了轻松愉快的社交场景。
- 闲园故故行:在闲暇的园中徘徊,展现了诗人悠闲的生活态度。
- 晚来红烛俊相迎:傍晚时分,主人热情地迎接,营造出温暖的氛围。
- 休教歌酒停:希望歌声和酒杯不断,表达了对友谊和欢聚时光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灵禽”比喻生机,营造出自然的气息。
- 对仗:如“争局罢,斗茶赢”,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拟人:如“灵禽三两声”,使自然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主题围绕冬日的闲适与温暖,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友谊的珍惜,体现了明代文人追求闲适生活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布袍:象征温暖与舒适,反映了生活的简单与自在。
- 芒屩:代表轻松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对自然的亲近。
- 晓曦:象征希望与新的开始,带来生机与活力。
- 灵禽:象征自然的生命力,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红烛:代表温暖的欢迎,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芒屩”指什么?
A. 皮鞋
B. 草鞋
C. 靴子
D. 拖鞋 -
填空题:诗中“争局罢,斗茶赢”表现了诗人与__之间的友谊。
-
判断题:诗中对冬日的描写主要是阴冷和凄凉的。 (对/错)
答案:
- B
- 友人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阮郎归》:两首诗都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自然的热爱,但前者以夜晚的宁静为背景,后者则描绘了冬日的温馨与友谊。两者风格各异,却都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