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观海》
时间: 2025-01-06 11:01: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楼春 观海
作者: 刘祖霞 〔近代〕
抬头远望天边翠,相隔盈盈浑绿水。
朝观巨舰逐波来,暮见轻帆傍日驶。
汪洋海量何能比,后有耶稣前孔子。
蕴藏万物汇千川,人类交流尤赖此。
白话文翻译:
诗意翻译:
抬头远望天边的青翠,远处是连绵的绿水。
早晨看见巨大的轮船乘风破浪而来,傍晚看到轻盈的帆船在日落时驶过。
浩瀚的海洋与人类的胸怀何其相似,耶稣在后,孔子在前。
海洋蕴藏着万物,汇聚着千川,人类的交流尤其依赖这片海洋。
注释:
字词注释:
- 盈盈:形容水波涟漪,轻柔的样子。
- 逐波:顺着波浪行驶。
- 汪洋:形容海洋广大无边。
- 耶稣、孔子:分别指代西方和东方的伟大思想家,象征着文化交流的深厚底蕴。
- 蕴藏:储存、包含的意思。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耶稣与孔子,分别是基督教与儒学的代表,象征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与对比,体现了人类智慧的多样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祖霞,近代诗人,以其清新隽永的诗风著称。她的作品常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融入哲理思考,表达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见解。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现代社会背景下,反映了诗人对海洋的赞美及其所代表的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表达了对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玉楼春 观海》通过描绘海景,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深思。开篇抬头远眺,诗人描绘了海天一色的壮丽景象,给人以开阔的视野和无限的遐想。随着巨舰的逐波而来,象征着人类的探索与奋斗,反映了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而轻帆傍日驶,寓意着宁静与自由,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比汪洋的海量与人类的胸怀,强调了文化的包容性与深刻性。耶稣与孔子的并列,既是对东西方文化的认同与尊重,也是对人类智慧的赞美。诗的最后一句,点明了海洋作为人类交流的纽带,强调了文化的流动性和联系性,给人以启迪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抬头远望天边翠:抬头看远方的青翠,营造出一种宽广的视野。
- 相隔盈盈浑绿水:远方与眼前的绿色水域形成对比,表现海洋的深邃与美丽。
- 朝观巨舰逐波来:早晨看到巨大的船只迎着波浪驶来,象征着航海的勇气与力量。
- 暮见轻帆傍日驶:傍晚时分看到轻盈的帆船在夕阳下行驶,表现出一种宁静与优雅。
- 汪洋海量何能比:海洋的广阔无边,与人类的精神内涵相比较,暗示着人类的胸怀。
- 后有耶稣前孔子:强调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象征着人类智慧的多样性。
- 蕴藏万物汇千川:海洋包容万物,汇聚着各地的文化与智慧。
- 人类交流尤赖此:强调海洋在促进人类交流中的重要性,象征着沟通的桥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海洋与人类的胸怀相提并论,增强了意象的丰富性。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排比:通过排比手法,强调海洋的包容性和文化的多样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海洋的广阔与人类文化的交融,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类智慧的尊重,蕴含着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边翠:象征远方的希望与理想。
- 绿水:代表生命与自然的和谐。
- 巨舰:象征着力量与探索。
- 轻帆:代表宁静与自由。
- 耶稣、孔子:象征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的力量
B. 人类的文化交流
C. 战争的悲惨
D. 个人的孤独 -
诗中提到的耶稣与孔子分别代表什么?
A. 东方与西方文化
B. 科学与宗教
C. 文学与艺术
D. 领导与追随者 -
“朝观巨舰逐波来”中的“逐波”是什么意思?
A. 逆流而上
B. 顺着波浪行驶
C. 停滞不前
D. 在海上漂浮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滕王阁序》 王勃
- 《登高》 杜甫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勃的《滕王阁序》同样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体现了人类的胸怀与理想。两者都表达了对文化与自然的敬仰,但刘祖霞的作品更加强调了文化的交融与交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诗词百年》
- 《海洋文化与人类》
- 《刘祖霞研究》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玉楼春 观海》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