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辜德中瑞竹亭》
时间: 2025-01-17 08:38: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辜德中瑞竹亭
作者: 张翥 〔元代〕
江馆当西澨,山堂向北隅。
旧樊聊补坏,新竹复嘘枯。
嘉此神明劳,森然雨露濡。
贤才世闽海,之子冠洪都。
生意原无息,休徵固有符。
浑涵由地脉,腾达即天衢。
故业诗书远,能官俊造须。
材称人似玉,宾待凤将雏。
照映丘园重,流传赋咏俱。
拟同嘉树传,来作瑞筠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江边的馆舍和山中的堂屋,前者面向西边的水泽,后者则朝向北方的角落。旧的围墙虽然破损,但可以稍作修补,而新的竹子则重新生长起来,焕发生机。诗人感叹神灵的辛劳,使得这些竹子在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贤良的人才如同海中的珍宝,这里的年轻人将会在洪都之地脱颖而出。生意本无止息,休息时也要遵循自然规律。大地的脉络滋养着一切,通达的道路通向天际。故业的诗书传承久远,才能官职的人自然需要优秀的造诣。才华出众的人犹如美玉,宾客们都期待像凤凰一样的年轻才俊。山丘和园林的美景交相辉映,诗歌的咏叹也随之流传。诗人渴望与那些美好的树木一起传承,创作出瑞竹的图案。
注释
- 澨:水泽。
- 樊:围墙。
- 嘘:使……复生,或指吹拂。
- 嘉:赞美。
- 贤才:优秀的人才。
- 生意:生机。
- 符:符号,指自然规律。
- 浑涵:包容、蕴含。
- 天衢:通往天的道路,引申为光明的前途。
- 材称人似玉:形容人才的出众和珍贵。
- 宾待凤将雏:比喻对年轻有为之人的期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翥,元代诗人,字子厚,号清贞,世称“张清贞”。他生于元朝,生活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社会的思考。张翥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对自己所处环境的观察和感悟有关。诗中提到的“瑞竹亭”象征着希望和生机,反映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诗歌鉴赏
张翥在《题辜德中瑞竹亭》中展现了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静谧的江边馆舍和山堂,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这一景象与后面的竹子生长形成对比,体现了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顽强。诗中提到的“贤才世闽海,之子冠洪都”,不仅是对年轻才俊的赞美,更反映了对人才的期许。
诗中对“生意原无息”的感悟,揭示了生命的延续与变化,强调了遵循自然规律的重要性。最后一句“拟同嘉树传,来作瑞筠图”更是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愿景与自然的永恒结合在一起,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结构严谨,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张翥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才的期待,蕴含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馆当西澨:描写江边的馆舍,位置面向西边的水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环境。
- 山堂向北隅:山中的堂屋朝向北方的角落,进一步加强了空间的对比。
- 旧樊聊补坏,新竹复嘘枯:旧围墙虽有破损,但可以稍作修补,新竹重新生长,象征着希望与复苏。
- 嘉此神明劳:赞美神灵的辛劳,使得万物复苏。
- 贤才世闽海,之子冠洪都:表达人才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
- 生意原无息,休徵固有符:强调生命的延续与自然规律。
- 浑涵由地脉,腾达即天衢:大地的脉络滋养着万物,通达的道路象征着光明的前途。
- 故业诗书远,能官俊造须: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人才的期望。
- 材称人似玉,宾待凤将雏:比喻人才的珍贵,期待有为的青年。
- 照映丘园重,流传赋咏俱:山丘园林的美景与诗歌流传相结合,展现出文化的延续。
- 拟同嘉树传,来作瑞筠图:渴望与美好的自然一起传承,创作出美好的作品。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材称人似玉”形象地描绘了人才的珍贵,“宾待凤将雏”则表现了对未来有为者的期盼。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思考,表现了对人才的期望以及希望传承文化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馆:象征宁静的生活环境。
- 山堂:传达出一种高远的志向。
- 竹子:象征生机与希望,复苏的力量。
- 贤才:代表着对未来的期待与信任。
- 瑞竹:象征美好的愿景与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江馆”指的是哪里?
- A. 山中
- B. 江边
- C. 城市
-
诗人对未来有何期待?
- A. 希望自然常青
- B. 期待人才的涌现
- C. 渴望财富的积累
-
“材称人似玉”中的“玉”比喻的是什么?
- A. 珍贵的人才
- B. 美丽的自然
- C. 文化的传承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张翥的《题辜德中瑞竹亭》与李白的《将进酒》均表现出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张翥更侧重于对自然与人才的关注,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饮酒作乐的生活方式。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代诗人研究》
这篇内容为您提供了《题辜德中瑞竹亭》的全面解析和学习指导,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歌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