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额黄销尽玉婵娟,
翠袖凝愁倚暮烟。
旧日汉宫三十六,
更无秋露泣铜仙。
白话文翻译:
额头的黄昏已消磨殆尽,
玉般的美人儿在愁苦中倚靠着晚烟。
往日汉宫的美人儿有三十六位,
如今再无秋露滴落在铜雕的仙子上。
注释:
- 额黄:指的是古代美人的额头,象征美丽的容颜。
- 玉婵娟:婵娟指的是美丽的女子,这里用“玉”来突出其美丽和高贵。
- 翠袖:指的是衣袖颜色鲜艳的女子,象征着美丽和忧愁。
- 倚暮烟:依靠在傍晚的烟雾中,渲染出一种孤寂的情感。
- 汉宫: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宫廷,典指王朝的辉煌和那些美丽的宫女。
- 秋露:象征着凋零和悲伤,表现了时光的流逝和美的消逝。
- 铜仙:指的是铜制的仙女像,象征着永恒的美与衰落的现实。
典故解析:
“汉宫”典故来源于汉代的宫廷生活,尤其是刘汉时期的宫女,代表了繁华与美的象征。提到“铜仙”,则暗示了美的逝去以及对过去辉煌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翥(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蕴含深厚的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美人的凋零和昔日的辉煌,表现了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惋惜和对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语言上精炼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对比手法,体现出昔日繁华与现在落寞的强烈反差。诗的开头用“额黄销尽”描绘了美人逐渐消逝的美丽,接着以“翠袖凝愁”展现出孤独感,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氛围。整首诗以历史为背景,隐喻着美好事物的逝去,让人感受到一种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旧日汉宫三十六”一句,具有历史的厚重感,表现了对繁华时代的缅怀。最后一句“更无秋露泣铜仙”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美的追忆与无奈的感伤,令人深思。诗中通过细腻的情感传达和优美的意象组合,展现了诗人在面对时光流逝时的无奈与沉痛,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情感力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额黄销尽玉婵娟:描述美人如玉般的美丽在时光中消逝,表现岁月无情。
- 翠袖凝愁倚暮烟:表现美人在傍晚中愁绪重重,展示孤独和忧伤。
- 旧日汉宫三十六:提到了汉宫的往日繁华,暗示着数量众多的美丽女子。
- 更无秋露泣铜仙:表达了对昔日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失落,令人感慨。
修辞手法:
- 对比:古今对比,突出现实的凋零与昔日的辉煌。
- 拟人:把“秋露”拟人化,赋予其情感,增强了悲伤的气氛。
- 象征:铜仙象征着永恒的美与现实的无奈。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额黄:美丽与消逝。
- 翠袖:青春与忧愁。
- 汉宫:繁华与历史。
- 秋露:凋零与伤感。
- 铜仙:永恒与衰落。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的情感基调,寓意深远,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无情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翠袖”指代的是:
A. 美丽的女子
B. 书法作品
C. 画作
D. 诗歌 -
“秋露”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繁华
B. 美好
C. 凋零与悲伤
D. 未来 -
诗人通过哪些手法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A. 比喻与夸张
B. 对比与象征
C. 拟人与排比
D. 反问与设问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同样表现对过去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感慨。
- 《红楼梦》中的诗词:充满了对青春与美好时光的回忆。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这首诗同样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但张翥更侧重于历史的厚重感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李白则更多展现了个人的孤独与饮酒的豪情。两者在风格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值得细致品味。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